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产业扎根 全链带动河南开封创十链百园千基地助
发布时间: 2020-09-18 00: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小到乡、村,围绕产业延链补链,花生、大蒜、红薯、菊花、辣椒、西瓜、食用菌,猪、牛、羊、鸡、鸭、鹅等特色种养业全面开花;大到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三产融合,带贫企业“强筋壮骨”,带贫能力提档升级,全方位打造产业扶贫的升级版……近日,记者走进河南开封市各县区“十链百园千基地”,处处可以感受到“产业扎根,全链带贫”的产业扶贫强劲态势。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和筑牢防返贫防线的关键举措。开封聚焦优势产业,依托资源要素,以创建“十链百园千基地”为载体,以助农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为目标,做到“链可复制,全链带贫;园聚要素,逐级创建;基地做实,确保持续”,让产业扶贫带贫“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按照‘六个精准’总体要求,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高质量脱贫的基础支撑,产业扶贫工作重点实现从抓覆盖面提高产业覆盖率,到抓质量提高产业收益率,再到抓精准精细提高防致贫防返贫能力的‘三级跳跃’。”开封市委书记侯红说。

  截至目前,开封市建档立卡的26万余名贫困户中已脱贫24.7万人,40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4.65%下降至2019年底的0.32%。2019年,开封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1022元,较2018年增长43.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91个百分点。

  产业扎根 带动增收“准稳久”

  如何解决产业扶贫“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根本问题?开封综合式构筑“带贫增收”发展体系,全方位为贫困群众“造血、强筋、壮骨、健体”。

  培植增收点,让农村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主力。去年以来,开封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3个2”“3个80%”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发动全域企业带贫,加快推动产业扶贫在乡村扎根。做到了县、乡、村分别培育至少两个龙头企业、带贫企业、扶贫基地,分别带动本县、本乡、本村8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并逐户签订带贫协议,完善利益联结机制。“3个2”“3个80%”稳步实施以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且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基本实现中长期产业全覆盖,确保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

  打造支撑点,培育帮贫带贫的市场主体。针对带贫主体,开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和优惠奖励办法。对贫困户小额扶贫贷款用于自身发展产业的,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实行基准利率,财政全额贴息。截至目前,2020年开封市共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2878.82万元。针对带贫企业,开展了享受基准利率的精准企业贷,共发放精准企业贷款63957.5万元,有力推动了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

  开封从实施就业政策、开拓复工复产新岗位、安置公益岗位、推动弹性就业等方面发力,将扶持政策细化成适合带贫企业的精准举措,通过“真金白银”政策给予企业最大支持,确保各项稳岗就业政策措施优先向贫困劳动力、带贫企业主体倾斜,多措并举促进了“稳就业”,实现了贫困群众“稳收入”。

  创设联结点,建立健全符合市场规律的利益分配机制。开封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带两端、贫困群众干中间、金融扶贫惠全链”的产业扶贫模式,把贫困群众“嵌牢”在利益联结“链”上。这一产业扶贫经验发端于兰考,通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做强了产业链的始端(研发、育种、繁育)和末端(品牌塑造、市场销售);鼓励贫困群众参与劳动,做实了产业链的中端(种植、养殖、劳务);推进普惠金融多产品融合(一平台四体系),为全产业链带贫增收保驾护航。

  “实践证明,产业发展是农民群众持续增收的稳定‘助推器’。开封市委、市政府从提出‘3个2’‘3个80%’到产业倍增计划,再到创建‘十链百园千基地’,让产业真正在乡村扎根,形成全域企业带贫氛围,探索走出了一条更符合平原粮食主产区的产业扶贫提档升级之路。”开封市委副书记秦保强说。

  全链带动 产业扶贫“深精细”

  “十链百园千基地”是开封产业扶贫的升级版。

  产业选得准、嵌得深,稳定脱贫有奔头。今年以来,开封坚持巩固脱贫成果和提升带贫质量两手抓,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集群发展、龙头带动、完善产业链条”原则,把产业往深里去、往精里做、往细里走,提出了“十链百园千基地”建设目标,即在各县区建设完善不少于10个完整带贫产业链条、100个带贫产业园区、1000个带贫产业基地,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发展新型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完善利益链,努力在产业链条的各个节点提升带贫能力,提高产业扶贫的综合效益。

  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开封将进一步做大龙头企业,做特产业基地,做强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位于开封市祥符区刘店乡黄河滩区的万亩万寿菊扶贫基地是当地产业扶贫一大“发动机”。炎炎烈日下,数十名摘花工人头戴遮阳帽,胸前挂着竹筐,一字排开,正在花海间采摘万寿菊。时值盛花期,这里已成为市民观光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可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仅菊花采摘一项,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5000元。在刘店乡新建的万寿菊加工生产线上,新鲜的万寿菊正被制成素有“植物软黄金”之称的叶黄素膏,出口至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家。

  “从来没想过能在家门口挣这么多钱,俺打心眼儿里高兴,生活过得真提劲儿!”58岁的刘店乡贫困户田艳辉说,“俺一家三口的地都流转给了万寿菊种植基地,还包了一座育苗大棚。平时就在基地打工,一天干8个小时,日结工资80元。只要有活干,俺天天来!”

  无独有偶。在位于通许县岳家湖畔的千菊实业有限公司菊花产业园内,一朵朵食用菊被加工成菊花茶、菊花糕点、菊花啤酒、菊花系列饮料,远销欧盟和东南亚。作为省级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千菊实业采取“岳家湖旅游+千菊园观光+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成立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以自有土地及个人田间管理经验为股份优先入社,成为带动一方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菊花是开封市的市花。从观赏到食用、从保健品到药品、从粗加工到高附加值全产业链发展,小小菊花成了带动开封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这是开封以打造“十链百园千基地”助推产业发展为突破口,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推进产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再上新台阶的真实写照。

  三产融合 扶贫产业“新特优”

  在创建“十链百园千基地”过程中,开封市强化典型引领,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各县区多点发力,加速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创新展示宣传方式,筹建高标准、高品质的扶贫产品展示馆,做强做大扶贫产业,发展壮大了兰考县蜜瓜、祥符区菊花、杞县大蒜等一批特色主导产业体系带贫。

  产业嵌特色,鼓起“新钱袋”。兰考县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完善“5+1+3”的特色产业体系(“5”即鸡、鸭、牛、羊、驴;“1”即构树;“3”即蜜瓜、红薯、花生),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重点培育发展了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好融入的“5+5”特色扶贫产业(5种订单农业型产业:优质花生、优质红薯、苗木种植、养鸡、青贮玉米;5种能人带动型产业:瓜菜、乐器、经济林、食用菌、养羊养驴)。通许县以食用菊花、反季节瓜果蔬菜、高产优质设施农业等高效种植业作为主攻方向。祥符区以万寿菊、优质花生、水果红薯、杜良大米、优质胡萝卜等特色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尉氏县以种植反季节葡萄、草莓、大樱桃、水蜜桃等瓜果、莲藕为主导产业。杞县大力实施“大蒜富民”战略,建立健全大蒜产业“六个对接”“六个打通”扶贫带贫模式。目前,杞县在大蒜交易高峰期,仅金杞大蒜国际交易市场每日用工就有数千人,参与务工的贫困人员,每个蒜季可收入上万元。

  开封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十链百园千基地”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强化政策引领,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开封立足资源优势,探索产业扶贫到户到人、利益联结到户到人、风险防控到户到人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目标。截至目前,建设了兰考县、杞县、祥符区、通许县、尉氏县5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贫困户7800余户;以杞县潘安食品、祥符区木易牧业等为重点的30家省市级扶贫龙头企业、270家市级带贫企业,带动贫困户29159户;全市1955个各类带贫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9347户。

  截至目前,开封已创建兰考县“湖羊-蜜瓜”、杞县“大蒜”、祥符区“花生”、通许县“菊花”、尉氏县“食用菌”、尉氏县“优质小麦”等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了20个县级产业园区。

  “下一步,我们要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项目实施,扩大产业扶贫的覆盖面,提高产业扶贫的精准度,增强产业脱贫的带动力,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开封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建军说。

  产业兴旺,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在开封遍地开花,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让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更好地嵌入产业链中,实现稳定脱贫,奔向幸福新生活!(焦宇炜 张培奇 范亚旭 王帅杰)

责任编辑:王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