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捆秸秆能做什么?
化身纤维,织出与普通纯棉无异的衣服;变身板材,搭建起纹理漂亮、防水隔热的美丽小屋;提取聚乳酸,制成可降解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
近年来,琳琅满目的秸秆制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活中。作为秸秆资源大国,我国的秸秆产业化之路进展如何?有哪些将秸秆变废为宝的好做法?秸秆利用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难点?记者进行了采访。
小秸秆,多用途
秸秆可被加工成纤维原料、板材、聚乳酸等多种产品
打散、筛土、切段、分丝、软化、磨解、装袋,7道工序后,一捆捆秸秆就变身一袋袋秸秆纤维料包,依次自动下线。在河南商丘市夏邑县金农秸板业公司,秸秆完成了原料化的第一步。此后,这些纤维料包将被运往全国各地的加工厂,加工成包装用纸、纸箱、一次性餐盒……
“目前,秸秆的产业化利用主要有3种方式:做原料、做燃料、做肥料。”齐鲁工业大学校长陈嘉川说,做原料是其中附加值较高的一种方式。
秸秆原料化,竞争力有多强?特别是植物纤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秸秆纤维如何占据一席之地?
金农秸板业公司总经理徐明坦言,在性能方面,秸秆纤维与其他植物纤维并无太多区别。不过,在秸秆原料化过程中会产生一项“宝贝”,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原来,秸秆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种黏稠的液体,从中可提取不含甲醛、绿色环保的胶黏剂。将胶黏剂与无法制成纤维的废弃秸秆结块、麦糠、麦穗等混合在一起,可合成环保板材。
“这样生产出来的板材,不仅不含甲醛,还具有高强度、防水、阻燃等优秀性能,非常受市场欢迎。” 徐明说。胶黏剂的出现,让秸秆的原料化过程实现了百分之百综合利用、零废排放,扩展了企业的效益空间,降低了秸秆纤维的成本,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秸秆原料化的应用非常丰富,可以转化成多种化学品,用于造纸、纺织、板材加工和化工原料等。近年来,为了让秸秆产业链真正循环畅通起来,新技术、新尝试不断涌现。
秸秆“混搭”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生成保温砖。据介绍,30%的秸秆和70%的建筑垃圾通过特殊工艺,可制成一种“会呼吸”的新型墙体材料。这种砖具有保温、防火功能,而且同样的承重水平下,比普通砖重量更轻、价格更低。
秸秆提取聚乳酸进入量产,有望使我国可降解材料的缺口得到弥补。聚乳酸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一般高分子材料的所有基本特性,还能在自然界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我们目前的技术,4吨秸秆可提取出1.3吨聚乳酸,价格为1.3万元/吨,远低于目前2万元/吨的聚乳酸进口价。”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礼平说。
打通从秸秆到聚乳酸的转变过程,秸秆作为原材料的应用场景被进一步拓宽。除了可以作为包装材料、纺织面料,聚乳酸还可被加工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骨折内固定材料、手术缝合线等医疗用品。
“用秸秆提取的聚乳酸纺成纱线、做成衣服等纺织品,不仅抑菌、除螨,还具备阻燃的功能,从原材料到成品,附加值提升了10倍以上。” 陈礼平说。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秸秆已利用量达6.34亿吨,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收储运,解难题
回收环节企业自收、承包各有千秋,运输仓储仍待破局
秸秆产业化利用如火如荼,也有人提出疑问,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明显、成本还低,为何还要推广秸秆的产业化利用?
对此,陈嘉川解释,目前各地大多采用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的模式,但秸秆腐烂和矿化所需时间较长,若秸秆未充分腐化,容易造成额外的病虫害,甚至可能影响出苗或幼苗的生长,导致作物减产。另一种“过腹还田”的模式,是将秸秆经过晾晒、粉碎后,制成奶牛粗饲料,再将牛粪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过腹还田”虽然避免了直接还田的缺点,但我国牲畜数量有限,无法完全消化庞大的秸秆产量。
据介绍,自2016年国家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以来,基本形成肥料化利用为主,饲料化、燃料化稳步推进,原料化、基料化为辅的发展格局。以秸秆大省吉林为例,其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比率约为37%,饲料化利用率约18%,能源化利用率约21%,原料化利用率约2%,基料化利用率约1%。陈嘉川表示,秸秆的五化利用中,原料化利用的附加值最高。
尽管我国每年产生的秸秆理论资源量约为9亿吨,不过受访企业表示,收储运体系不完备成为制约秸秆原料化利用的瓶颈。
作为一种农业剩余物资源,秸秆的产生有很强的季节性,与作物的生长密切相关。秸秆供给的不稳定对收储运体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加工企业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办法。
回收环节是企业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
“先数我的,我的多,有80捆!”5月10日,金农秸板业公司在河南夏邑县火店镇的秸秆回收点一开张,立刻被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
原来,为了更好回收秸秆,徐明的金农秸板业公司购买了十几台收割打捆一体机,组成车队,到田间地头帮农民收割粮食,顺便回收秸秆。收割打捆一体机开过后,秸秆自动成捆,每捆40斤左右。为了解决秸秆捆的离田转运问题,徐明想到了“点数发钱”的点子,让农民主动将秸秆送至回收点。
这法子,农民欢迎,“一捆1块钱,我的三轮车能运80捆,一天跑3趟,能赚200多元!”村民郭冬冬乐呵呵地说。徐明也开心,“企业自己回收秸秆,成本较低、时间可控、品质有保障。”
在江苏涟水县,政府部门发出补贴“大礼包”,激励村民主动创业,成为收储大户、秸秆经纪人,便利秸秆的后续利用加工。
秋收在即,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村民徐春雪正忙着检修拖拉机、秸秆打包机等设备。“瞅着地里庄稼长势这么旺,今年这秸秆量肯定又少不了!” 刚刚到账的补贴,让他劲头更足了。去年秋季到今年“三夏”期间,他一共收储稻麦秸秆4230吨,获得补助14.5万多元。
4年前,徐春雪办起了杨口正林秸秆加工厂。一到农忙季节,工厂的秸秆打捆设备就转个不停。每吨稻草、麦草收购价分别是120元和180元,经过压缩打包,再以240—270元的价格统一销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石元春表示,秸秆经纪人制度既可以让农民从处理秸秆等繁琐的劳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帮助部分企业压缩链条,稳定货源,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尝试。
运输仓储则是企业需要破解的另一道难题。
秸秆价低、量大、质轻,若远距离运输则增加成本,降低了价格优势。对此,石元春建议由社会各方共同建立多级的运输仓储体系,在秸秆分布集中的村镇建立预处理中心,利用打包机对秸秆进行压制,以增加每一辆货车的秸秆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
同时,秸秆加工企业也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能力,合理控制仓储成本。“秸秆存储,天干地燥犯愁,刮风下雨也犯愁,既要防火灾,又要防受潮。”徐明说,不同于其他制造企业低库存的大趋势,秸秆加工企业往往是高库存,合理规划是关键。
从目前的实践看,秸秆加工企业还存在规模小、较分散等问题。陈嘉川介绍,不少秸秆加工企业覆盖范围往往仅为县域。
前景好,潜力大
秸秆原料化利用仍大有可为
展望未来,秸秆原料化利用仍大有可为。
目前,秸秆提取聚乳酸的技术刚刚进入量产阶段。作为可降解、无危害的原料,聚乳酸的应用场景颇为广泛。年初,《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出台,提出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到2025年底,全国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禁塑令”的不断升级,让市场对以聚乳酸为代表的可降解材料需求量大幅上升。
“最快年底、最迟明年上半年,我们将推出秸秆可降解材料生产线,满足市场对于可降解材料的需求。”徐明对于新业务信心满满。
另一个有望让秸秆大展身手的行业,是造纸行业。
陈嘉川表示,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纸张生产和消费大国,纸及纸板的产量和消费量均超过1亿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国部分企业通过进口废纸和木片来解决造纸的原料问题。随着废纸进口限令的实施,国内造纸企业纷纷转向进口原料,进口依赖度提升到50%。
秸秆所制成的植物纤维正是很好的造纸原料。“做好秸秆的原料化利用,不仅有望缓解纤维原料短缺问题,而且可以用现代生物技术替代传统高温高碱制浆工艺,有助于推动造纸产业的绿色发展。”陈嘉川说。
不过,陈嘉川也强调,虽然秸秆原料化利用产业发展较快,但各地在实践中仍要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原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因地制宜是关键。(李心萍 郁静娴)
责任编辑:王珊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