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收获季,托管土地11.7万亩的荥阳市新田地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杰对丰收充满期待。从最初的200多亩,到现在的11.7万亩,新田地种植合作社托管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带动服务的农户越来越多,其后的大背景是,我省始终坚持不断放活土地经营权,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安心经营。
近年来,我省以“四改一化”为抓手,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牢牢抓住粮食生产这个核心竞争力,扛稳扛牢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坚决稳住“三农”基本盘。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升粮食生产能力。2015年以来,我省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通过“确实权、颁铁证”,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与此同时,不断放活土地经营权,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土地流转面积3823万亩,托管土地面积1.57亿亩次。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我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9亿斤,粮食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粮食竞争力。近几年,我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600万亩发展到2019年的1350万亩。引导用粮企业与产地开展合作,与项目县进行购销洽谈,推动优质小麦优质优价,农民每亩地每年可增收130元左右。
深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我省通过政策引领、完善体系、项目带动等措施,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在耕、种、防、收等生产环节中的作用,全省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到11.07万家,从业人数152.37万人,推动农业生产由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向机械化作业转变,由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向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转变,较好地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
深化粮食支持保护政策改革,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多年来,我省持续推出粮食生产惠农政策,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受疫情影响,在财政资金整体紧张的情况下,我省安排106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对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直接补贴到户;安排资金30多亿元,对全省110个产粮大县进行奖励;统筹中央和省级各类财政资金90多亿元,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给予补助,支持各地巩固提高粮食产能。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民职业化。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我省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主体高质量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项目。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累计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约90万人,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刘红涛)
责任编辑:王珊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