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下称《意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必由之路,是奋力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必然选择。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
近年来,我省粮食等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占全国1/10,今年有望再创新高;肉、蛋、奶、蔬菜、食用菌等重要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特别是2016年以来,省政府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着力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粮食等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但是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突出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优。粮经饲结构不协调、农林牧渔业结构不协调、青贮玉米、牧草等优质饲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高档、优质、专用产品少,市场缺口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仅占全省耕地面积9%。二是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68%,精深加工仅占农产品加工的20%左右,60%以上农产品加工副产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三是生产效益不高。据测算,我省土地产出率为3799.5元/亩左右,远低于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8万元/人左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四是市场竞争力较弱。我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4679个、数量居全国第12位,仅为江苏省的23.5%,面粉、油脂、奶制品缺乏全国知名品牌,与河南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我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70家,少于山东,营业收入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70家,仅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29%。五是农民收入不高。2019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64元,但仍低于全国的16021元和中部六省的15177元,全国排名第16位,中部六省排名第5位。
以上存在的问题,与我省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禀赋优势不相符,与我省农业大省地位不相符,与农民增收的期盼有差距,必须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满足农产品量的需求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生态、科技,发挥农业多种功能,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意见》主要内容和特点
《意见》共分为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举措和保障措施五个部分。
总体要求上,进一步明确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安排部署,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农业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等一批重大行动,推进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推进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的指导思想。
发展目标上,研究确定了产品质量、产业效益、生产效率、经营者素质、市场竞争力、农民收入6个方面的指标。到2025年,产品质量档次明显提升,绿色食品发展到5000个以上;农业比较效益明显提高,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6000亿元左右;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达到2.8万元/人;经营者素质普遍提高,培育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100万人以上;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省级以上农业品牌发展到1500个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发展方向上,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提高农业竞争力,在“四优四化”的基础上增加了绿色化、品牌化,形成了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的新六化方向,更加全面的描绘农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发展举措上,谋划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高效种养业发展、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农业产业强镇培育、数字农业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科技支撑等“十大行动”。提出重点任务,列出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
保障措施上,重点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健全服务体系、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强化风险防范等6个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
以上结构的主要特点:一是发展方向更加全面,符合高质量发展需要。二是发展举措以十大行动为抓手,目标具体,操作性强。三是政策支持更加明确。
责任编辑:王珊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