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我国外出农民工“二次返乡”规模超过往年。立秋已至,这些返乡的农民工是否已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薪酬水平如何?当地政府又采取了哪些促进就业的帮扶措施,成效如何?近日,记者来到河南省商丘市,了解当地“二次返乡”农民工就业相关情况。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在百万人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劳务输出大市。据商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节后外出的农民工总量达158.25万人,累计返乡6.29万人,重新外出和市内就业4.82万人,动态回流总数与前两年数据基本持平。
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冰向记者表示,从数据监测情况看,全市农民工就业形势基本平稳,没有出现外出务工人员大规模回流现象,回流人员也已多数在市内就业,补充了市内企业用工缺口。
产业转移托稳就业“底盘”
商丘市下辖的睢县,近年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制鞋、电子两大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发展成县里支柱产业,共有企业200余家,带动就业约3.5万人,是该县“二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蓄水池”。
26岁的宋秋芳是睢县城郊乡莲池村人,5月份入职河南嘉鸿鞋业有限公司之前,七八年的时间都在广东、浙江等地打工,从事电子厂手机壳生产,月入五六千元。“厂里的手机壳之前主要用于出口。因为疫情,原材料进不来,出口也出不去。厂子里加班少了,工资也减少了,当地消费又高,思前想后就回来了。”宋秋芳坦言,家门口的工作离家近,消费也不高,一个月3000元,日子过得也殷实。
比宋秋芳早回乡一个月的张鹏选择了在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当一名保安,这位原来在江苏无锡从事加油站油罐保养和维护工作的退役军人,因为疫情期间业务量减少选择回乡就业。“外面的工作薪酬高,但家里的工作更踏实,当然有机会也会考虑再次外出务工。”张鹏说。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聚集的部分企业,不同程度出现停工停产、减员减薪等情况,因而出现小波务工回流潮;但二季度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企业复工复产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二次返乡’人员大多已就近就业或再次外出就业。”睢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张琦告诉记者。
“今年2月-6月,政府累计为公司减免所得税147.4万元,社保、水电费64万余元,并为公司提供了70万元稳岗就业补贴。”嘉鸿鞋业工会主席范高德说,政府的帮扶举措有力推动了企业稳岗复产。二季度,全厂共接收返乡就业农民工近20人,未出现裁员情形,甚至一定程度还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年轻人的就业意识变了,对职业发展、工作条件和自我价值实现要求更高,流水线的工作让他们觉得乏味。”
在另一个下辖县夏邑,河南健锋帽业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开始了艰难转型。由于外贸订单大幅缩减,帽子在出口转内销的同时,公司董事长陈前军也在思索如何让员工稳就业保收入。“帽子和口罩的生产工艺相仿,转型快,而且口罩在国内外都是紧俏品。”陈前军仔细调研了美国市场的口罩行情,选择了更加畅销的款式,现在他们的口罩供不应求。
22岁的王永放是王集乡草场村人,疫情前在深圳一家电子商城从事产品销售,6月底返乡后,他经朋友介绍到健锋帽业公司,成为口罩车间一名工人。他告诉记者,原本村里还有3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在外务工,现在回来了两个。“每天上午7点半上班,下午6点下班,离家也挺近,计件工资月入近3000元,生活水平没比从前差多少。”
据夏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全县“二次返乡”共3392人,其中1423人重新外出就业、1042人就近就业、927人居家就业。
现代农业激发就业潜力
在夏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创办农民合作社,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培育电商物流等新兴业态,为“二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了渠道。现代农业,正成为农民稳岗增收的“充电宝”。
北岭镇刘集村村民卢峰是一个郑州“老基建”,外出务工十余年,因为疫情他转行成为“新农人”,承包了5亩地,建起了蔬菜大棚,种起了黄瓜。“一个大棚能产10万斤黄瓜,预计年收入12万元左右,我和我媳妇俩人还雇了一名工人帮着打理,收入还算可观。”卢峰坦言,转行从事农业,是因为对政府的帮扶有信心,两个月前政府协调金融机构为他提供了10万元小额贷款,还邀请寿光的农业专家现场指导,目前蔬菜大棚长势良好,黄瓜市场行情不错。
今年,夏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截至7月底,已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85笔共计5925万元,支持485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1697名人员就业。
35岁的李慢就是这批小额担保贷款的受益者之一。记者来到位于何营乡的电商产业园,李慢正忙着在淘宝直播间介绍她家制作出售的装饰画。“之前在嘉兴做羊毛衫生意,疫情出不去就干脆在家搞电商。现在开店两个多月,雇了十几个工人,销售额正在逐步增加。”李慢目前已有近7万个粉丝,每天30多单的业务量让她信心满满。
而胡桥乡王集村村民吴长伟从浙江台州务工返乡后,成为一名土地托管员,服务于金丰公社,月收入4500元,与外出务工收入基本持平。据了解,金丰公社现有社员6000余名,是主要从事农业托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今年以来,金丰公社共为全县10万亩小麦、5万亩玉米等作物提供打药服务。
返乡农民工的快速转型离不开专业技能培训。睢县为返乡农民工量身定做培训“菜单”,依托县职教中心等培训机构,开展不同业态、不同群体的就业创业培训,并提供培训补贴。
8月上旬,杨曼曼参加县里免费提供的小儿推拿专业培训,课程为期8天。7年前,她在浙江杭州打工,从事日化店美容顾问工作,月收入有三四千元。“因为疫情出不去,孩子小也需要我照顾,我就回来了。学点小儿推拿技术,一方面照看孩子用得上,另一方面小儿推拿在社区保健店都有用工需求,工作不难找。”杨曼曼说。
培训学校招生办主任霍海霞说:“政府提供了就业创业的培训补贴,培训全程免费,培训合格又有资质证书,大家积极性很高,再加上家政、妇幼保健这些行业就业前景不错,二季度我们举办的十余个培训班共培训了200余人”。
破解难题夯实民生之本
就业问题事关百姓民生,尽管“二次返乡”农民工在产业转移中找到了寄托,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获得了机遇,但是失业问题仍然存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
“市内安置就业压力进一步显现。”王冰补充,通过近3年数据比对,目前商丘市有10.2万人由原先从事的建筑业、制造业转入保安、保洁、家装零工等收入较低的行业,市域内安置就业和劳动收入两方面压力加大。
“就睢县而言,产业发展仍处在中低端,二元结构下就业不平衡、流动不顺畅矛盾依然存在,创造充分高质量就业机会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张琦坦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加之劳动力市场普通工人难招,一些企业加快推进“机器换人”,重复性、流程性工作岗位数量大量减少,部分劳动者不可避免面临转岗求职甚至下岗失业。
据悉,当前河南省已制定《河南省预防应对农民工大规模返乡回流风险预案》,加强对登记失业人员、人力资源市场、失业动态、重点企业用工等情况实时监测,帮助农民工在失业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和临时生活救助,及时化解回流风险,稳定农民工就业形势。
王冰介绍,针对“二次返乡”拟外出人员,商丘将通过村级协理员、帮扶人员、基层就业服务工作平台以及QQ、微信群等及时与农民工“点对点”对接,适时收集推送市内外适宜的用工信息,指导有需求农民工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帮助其有针对性外出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完善‘夜市经济’模式,联合城管等部门合理规范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鼓励县内剩余劳动力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创业,进一步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夏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彭勇说。(石亚楠 范亚旭)
责任编辑:王珊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