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看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这十年希望的田野筑就金粮仓
发布时间: 2020-09-07 00: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看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这十年——希望的田野筑就“金粮仓”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河南粮食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自觉扛牢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政治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十二五”以来,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9亿斤,粮食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近3年连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今年,河南夏粮总产750.7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麦总产750.63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28%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了耕地地力和产出能力。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表示,当前,河南正在编制新一轮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到2025年要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并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稳定保障13000亿斤粮食产能,更好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这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上,正在筑就一座座“金粮仓”,河南的农民,将一步步挑上“金扁担”。

  一、坚持高位推动,展现农业大省的责任担当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分别到农业农村厅现场办公,研究粮食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多次到项目区调研指导,帮助解决问题。

  去年以来,省政府先后3次召开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工作会,动员部署工作,推进项目进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入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耕地质量保护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核心指标,将考核结果与政府绩效、资金分配直接挂钩,有力推动项目建设的高质量开展。

  一方面坚持高位推动,一方面理顺体制机制。为了破解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权责不清、部门交叉、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我省推动在省级层面实现了“一个任务清单、一个资金渠道、一套管理体系”,构建了由农业农村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农田建设新机制。

看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这十年——希望的田野筑就“金粮仓”

  先后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施意见》,制定《河南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河南省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实施办法(试行)》及项目调度、资金监管、建后管护等制度。

  二、强化资金保障,投入真金白银让沃野生“金”

  农田建设的高标准需要高要求,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我省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仅“十三五”期间,就累计投入513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1、强化财政投入。2019年起,省、市、县三级按6:2:2的分担比例足额落实地方财政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看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这十年——希望的田野筑就“金粮仓”

  2、用好金融资金。机构改革后,省农业农村厅先后与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农发行河南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市县使用政策性贷款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支持。

  2019年、2020年,平顶山市舞钢县、叶县和宝丰县,以及信阳市息县等地先后使用农发行贷款共14.8亿元。

  3、整合涉农资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将有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发挥资金聚合效应。

  去年周口、平顶山等市共整合2亿多元涉农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提标。

  4、引进社会资本。运用市场化手段、采取总承包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

  全省共有4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0.7亿元,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明确建设规范,打造经久耐用的民生工程

  省级层面先后出台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激励评价、建后管护等10多项政策文件和管理制度,构建了1+N农田建设政策体系,实现全省农田建设“五统一”。

看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这十年——希望的田野筑就“金粮仓”

  去年以来,我省开始致力于开展示范创建,打造行业标杆。按照不低于3000元/亩的标准,积极引导市县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引领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

  “五化”:

  建设标准化:道路、排涝沟渠全面硬化,井堡、出水口规范布局,节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农田林网乔灌结合。

  装备现代化:集中布局气象观察、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防控、无人机喷防等现代农业设施,配套发展仓储、物流、电商等产业。

  应用智能化:将自动喷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远程控制等智能化、信息化应用植入项目建设,实现远程控制、一键启动。

  经营规模化: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益。

  管护规范化:项目建设时同步建立管护机制,成立管护机构,配备管护人员,落实管护经费。

  四、强化项目管护,建立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

  1、破解管护难题

  (1)创新管护模式

  先后在全省推广村组集体集中管护的“共管模式”、委托种粮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管护的“托管模式”、由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的“自管模式”。

  (2)理顺配电设施建管体制

  对新建项目的高压设施,全部由电力部门出资建设及运维,已建项目的高压设施全部由地方电力部门接收运管。如此一来,不但每年可增加新建项目投资10亿元左右,同时也破解了农电设施易损坏、管护难、用电贵等长期以来影响工程效益充分发挥的历史性问题。

  2、剑指遗留问题

  2020年3月开始,组织对全省“十二五”以来已建成项目的灌溉、配电、路桥等9项重点设施进行全面普查、整改提升,分类分年度解决项目区历史遗留问题。

责任编辑:王志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