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把精准进行到底河南省脱贫攻坚系列述评之二
发布时间: 2020-10-12 00: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6年间,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484个贫困村实现退出,65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距离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河南仅一步之遥。

  辉煌成绩鼓舞人心,背后经验显而易见——省委省政府率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将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

  精准是认识观,精准亦是方法论。站在收官之年回望来路,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两个字所蕴含的磅礴力量——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它是指路之光;

  “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它是登山之梯;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一户”,它是渡河之桥。

  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何以决战决胜,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必须把精准进行到底。

  “扶真贫”的难题在精准中破除

  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习近平

  扶贫扶贫,扶谁的贫?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这个疑问如同一团迷雾,把无数基层扶贫干部笼罩其中,不知出路。舞阳县侯集镇苏庄村党支部书记苏晓杰也是如此。

  “不到500人的村子,贫困户就有61户,不是这个的亲戚,就是那个的朋友,家底儿都盘不清,这贫还咋扶?”2015年年底,苏庄村一口气剔出39户贫困户,全村炸了锅。当了20年村干部的苏晓杰顶着压力,和驻村工作队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政策,秉持一颗公道心,化解了怨气,换来了信任,22户贫困户的认定再无异议,脱贫之路从此顺风顺水。

  2018年4月17日,舞阳县继兰考、滑县之后甩掉贫困帽,成为全省第一个成功摘帽的省定贫困县。经济基础、交通条件即使放在贫困村里也是中下游的苏庄村更是大出风头,在摘帽前进行的县、市、省三次核查中,群众认可度都拿了“满分”。

  “家家都满意,有啥诀窍?把上面的政策都落实好了,就是最大的诀窍。”苏庄村的答案,即是“精准识别”。

  找准扶贫对象,方能避免“撒胡椒面”;查清致贫原因,方能对症下药。在脱贫攻坚初期的崎岖山路上,精准识别闪耀出真理的光芒。

  “精准扶贫,关键的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这是前提。”2014年以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河南以精准为号角,扎实打响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精准再精准、聚焦再聚焦。

  这个历程,凝聚着河南智慧。“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家里读书郎,四看技能强不强,五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基层干部自创的精准识别“顺口溜”,让“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河南化、接地气,既简便易行又更具操作性,进了帮扶干部的脑,入了贫困群众的心,在中原大地的脱贫攻坚战场广为流传。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发端于邓州市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这个曾被总书记高度肯定的工作法,用“六把钥匙”打开农村问题“一把锁”,在精准识别工作中大放异彩。各地群众高兴地说,有了“四议两公开”,贫困户定得更准了,更公道了。

  这个历程,凝聚着河南韧劲。全省累计列出建档立卡贫困户698万多户,并多次开展“回头看”、再核实:有楼房有轿车的“假贫困户”被清理出去,难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真贫困户”被请了进来;稳定脱贫、致富有望的及时标注退出,遭遇灾殃、不幸致贫的随时核实纳入。精细化管理、动态化监测,覆盖广袤中原的扶贫网络越织越密,河南扶贫越来越“心中有数、工作有方”。

  精准识别,为河南脱贫系好了“第一粒扣子”,为精准帮扶、“靶向”治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也让“细和实”贯穿了脱贫攻坚始终。纲举则目张,“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落地生根,光伏补贴、到户增收、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公益岗位,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政策在中原大地精准落实,让“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开启了近700万户贫困乡亲的幸福新生活。

  “真扶贫”的力量从精准中凝聚

  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习近平

  脱贫攻坚战场上,谁是最可爱的人?告别家人、住进贫困村的帮扶干部们是当然之选。2015年以来,我省先后选派了两批共2.5万名驻村第一书记,选派了2.1万个驻村工作队、6.6万名驻村队员,成立了3.8万个村级脱贫责任组。

  这组炫目的数字只是脱贫攻坚“河南力量”的一部分。6年来,全省上下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推进发展的好机遇,在党的旗帜下凝聚八方力量,把责任和使命精准到人,促成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脱贫攻坚的时代强音煌煌奏响。

  ——“五级书记抓扶贫”,各级党委政府扛牢责任。

  脱贫攻坚四个字,被历届省委省政府“刻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省委书记王国生2018年到河南后,聚焦最多的主题就是“脱贫攻坚”,从黄河之滨到淮河之畔,全省53个贫困县,都有他指导脱贫攻坚、亲切看望贫困群众的身影。2019年年底,省长尹弘上任伊始,最关切的工作也是“脱贫攻坚”,履新一周就深入兰考和大别山区调研扶贫。

  6年间,我省先后召开8次高规格脱贫攻坚推进会,在关键节点对标中央,严明规矩,压实责任,强力推进。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明确省级负总责、市县主体责任、部门协调责任、乡村实施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督查巡查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扎牢夯实。

  ——重大专项“弹钢琴”,各个行业部门无缝协作。

  “于无路处开路,于昏暗处点灯”。脱贫攻坚战伊始,河南的行业扶贫就以“精准”为坐标。2016年6月,河南立足省情,率先出台医疗、水利、交通、电力、教育脱贫等“5个专项方案”,对“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难题“精准开火”。

  知行合一,愈进愈精。2018年,为扎实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河南周密部署14个重大专项行动,14位省级领导担任“施工队长”,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四场硬仗”稳扎稳打,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扶贫助残、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清零、扶贫扶志“六大行动”同步开展,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网升级和网络扶贫、环境整治“四项工程”重点实施,贫困地区生产生活面貌地覆天翻。

  ——协奏“黄河大合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

  参与脱贫,人人可为;助力脱贫,无上光荣。6年间,从繁华都市到广袤农村,从士农工商到科教文卫,“脱贫攻坚没有旁观者”的氛围在河南全社会日益浓厚。

  群团组织走上前台。省总工会号召2万余名各级劳模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释放正能量;妇联组织累计带动80多万名农村妇女就业;各级团组织精准帮扶48.5万名贫困家庭青少年。社会扶贫组织发光发热。成立于2011年的省扶贫开发协会如今已发展会员单位325家,近几年爱心人士通过协会捐款捐物超10亿元。爱心企业热情高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超过5000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235个深度贫困村。

  “真脱贫”的路径自精准中探寻

  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习近平

  10月,金秋。

  在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1300亩优质泡桐一望无际。焦裕禄当年种下的“守护树”,一茬接一茬,变成了群众脱贫增收的“摇钱树”,60%的农户办有乐器厂,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务工,每月人均收入不低于5000元。

  桐林如海,勾勒出脱贫致富梦想,成为兰考县年产值超过15亿元的“绿色银行”;琴声悠扬,记录着沧海桑田巨变,映照河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一批”精准方略的生动实践。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双业”夯实脱贫路。“饭碗”端得够稳,脱贫底气才足。以产业扶贫十大行动为抓手,今年河南已落实产业扶贫项目8855个,带贫427.5万人次;以劳务输出、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为支撑,河南克服疫情影响,大力推动贫困群众就业,今年外出务工达195.07万人,超过去年。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挪出“穷窝”奔富路。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民。“十三五”时期,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25.97万人,依托“四靠”搬得出、覆盖“五有”稳得住、围绕“五个一”能致富、实现“五新”生活好的河南路子,已成为全国典型。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点“绿”成金好前景。一人护林,全家脱贫。桐柏县朱庄镇粉坊村贫困户吴传生,既当护林员,又养珍珠花,今年收入将突破16万元。从2016年到2020年,全省争取生态护林员专项资金由每年的1亿元增加到2.93亿元,选聘护林员由1.8万名增加到4.2万名,带动4.2万户贫困户1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志智双扶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最佳手段。2016年秋季学期以来,全省累计资助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759.03万人次,发放资助金33.19亿元。疫情防控期间,我省提前发放资助资金1350万元,资助学生16万人次,延缓贫困家庭学生贷款还款期限。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最后防线稳稳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省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由9种逐步扩大到30种,已累计救治14.4万人,救治率达95%以上;16.1万贫困重病患者全部落实医疗兜底保障政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由2016年年底的162.1万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17.1万。

  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战贫、精准脱贫,6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鏖战,终有千年梦想一朝圆的欣喜。今年年底,实现全省最后一批52个贫困村、35万贫困人口脱贫,已是箭在弦上、势不可当。

  尺阔之水,虽可一跃而过;慎终如始,方能善作善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精准方略进行到底,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跑好决战决胜最后一棒,我们就能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创造反贫困斗争的人间奇迹,迈向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记者 归欣)

责任编辑:王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