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特色农产品价格下滑、销售不畅、出口量减少等突出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在积极适应电商消费新模式,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同时,把握好黄河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契机,抢抓“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强力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至目前,全市农业电商销售额已突破20亿元,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特色农产品销售势头向好。
一、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凝聚全市工作合力
制定下发了《创新分享经济新模式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组建特色农产品销售企业大联盟,重点开展消费扶贫专项活动,着力构建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域内循环、市外大循环相结合的“双循环”新格局。成立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扶贫、财政等13个部门共同参与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工作专班,组建综合协调、电商销售、线下营销等8个工作组,细化工作责任,明确“2+4+4+10”工作任务,即摸清全市特色农产品销售总量、消费总量2个底数,搭建企业联销、电商营销、节会展销、消费促销4大平台,完善企业合作、产品审核、奖励补贴、部门联动4项机制,开展阿里巴巴农产品销售专场活动、农超对接活动等10项活动,强力推进特色农产品销售工作。
二、搭建企业联销平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组建由20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成的特色农产品销售企业大联盟,选举产生了二仙坡果业、四季丰果蔬、仰韶酒业等23个理事单位,开展企业联盟内分享专场对接活动,充分挖掘企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利益分享机制。在联盟内部,加入联盟的企业优先采购联盟内部企业产品,实现互助互销、内部循环,产品分享、收益分享,同时与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建筑工地、企业等消费主体有效对接,扩大内循环消费群体。在联盟外部,整合资源共同开发市场,合力应对疫情影响,实现全市特色农产品货源供应、冷链仓储、物流运输、销售渠道、宣传推介等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更好畅通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循环,真正实现多赢效果。
三、抢抓电商销售机遇,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一是培育壮大电商销售企业。培优做强农业电商销售企业,全市培育涉农电商2500多家,形成了九九一、山果演义等销售额超亿元的电商销售企业5家,二仙坡果业、牛牛电商等超千万元电商销售企业20家,九拙堂、天瑞科技等交易额过百万元电商销售企业50家,培育山果演义、山中娃、老醋男等30余个知名电商品牌。二是开展阿里巴巴农产品销售专场活动。组织山果演义等电商企业参加了2020年“阿里巴巴丰收购物节”发布会,签订陕州苹果等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协议,参加“芭芭农场”直播活动,推销我市苹果、梨等特色农产品,直播订单达到42381单,加上天猫及其他销售平台,当天共销售我市水果50多万斤,销售额超过200万元。三是积极利用淘宝“淘小铺”平台。邀请淘宝电商平台采购销售人员,到我市实地考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冷库冷链仓储设施等,通过淘宝“淘小铺”直采模式销售我市特色农产品,8月13日至15日,仅2天销售鲜桃、红香酥梨等鲜果逾500万公斤。四是开展电商“直播带货”活动。年底前在全市组织开展50场以上直播带货活动,与淘宝“村播学院”以及其它国内知名的相关培训机构合作,对我市网销人员进行培训,计划培育本土农产品销售“直播达人”100名,农产品销售额3000万元。
四、充分挖掘线下渠道,强力开展对接推介
一是用好黄河文化旅游节契机。积极开展第26届黄河文化旅游节特色农产品暨消费扶贫月农产品展销,组织全市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及家庭农场共131家、187种农副产品参展,其中带贫企业82家、带贫产品104个,专场推介展示全市特色农产品,设置消费扶贫活动专区,扩大扶贫产品销量,现场销售和签订订单150余万元。二是开展“走出去”展销推介活动。组织2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第二十三届中国农洽会,展销我市特色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60余种,成功签约河南天沣和安徽华源合作投资1.5亿的天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暨农产品加工项目;用好东盟博览会、农交会、豫沪合作等展会平台,开展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提高市场影响力。三是开展特色农产品“六进”活动。广泛宣传推广“移动菜篮子”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与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社区、建筑工地、企业等消费需求的有效对接,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与超市、社区、企业销售主体等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企对接”活动,计划年底前覆盖消费用户超5万户,销售额超过2亿元。四是开展定点扶贫单位进村入户消费扶贫活动。组织市直各定点扶贫单位进村入户开展消费扶贫活动,鼓励市直部门与产业扶贫基地签订直供协议,定向优先采购带贫企业等生产主体扶贫产品。第26届黄河旅游节期间,市直120多家定点扶贫单位干部职工到场消费扶贫,购买产品55万余元。
责任编辑:王志远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