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大河滔滔。“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蓄洪坝上,“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显眼,让人不由思考黄河保护治理的千钧分量,心生敬畏。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赋予了河南保护治理黄河的重大使命。省委省政府多次研究,决策部署,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进会议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大保护、大治理,统筹推进治、建、管各项工作,探索走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打造大江大河保护治理的河南范本。
保护治理黄河一直是安邦兴民的大事。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它也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制造灾难无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沿黄各地在黄河治理上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才有了岁岁安澜的奇迹。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犹如一条巨龙,劈开青藏山川,穿过高原峡谷,跃壶口、出龙门、闯三门峡,过荥阳之后,黄河彻底摆脱高山的束缚,流水放缓,摆动幅度极大,河南段有多处是黄河险工所在。经过多年治理,成效显著,但“二级悬河”风险仍在,居安思危,巩固提升沿线城市防洪减灾能力仍是首要任务。黄河河南段又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黄河流域林地、湿地面积分别占全省的61%、51.5%,西部多高山峡谷,中部多浅山丘陵,东部为广袤平原,流经城市,穿过乡村,沿途自然景观各异、人文历史不同。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才能让绿色生态与历史文化相统一,大河风光与多彩田园相辉映。沿黄地区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数量较多,全省10个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都分布于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压力很大、任务很重,只有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稳步调整经济结构,坚定不移治理污染,提升生态质量,才能持续让人民共享“生态红利”。
开封将宋文化、悬河文化融入廊道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步一景观、一段一故事的生态文化长廊,济源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8%,新乡探索“三滩”分治,实现黄河滩区河道生态、生态农业,群众安居有机统一……沿黄各地聚焦重点任务,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水平。新起点、新要求,对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我省在防灾减灾、生态改善、防治污染等方面仍有诸多提升空间。
努力打造大江大河保护治理的河南范本,就要加快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加强生态涵养和修复,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带动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提质升级。要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健全防洪减灾体系,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的底线,全力保障黄河长久安澜。要实施污染防治攻坚,聚焦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抓住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实施攻坚,切实改善沿黄地区环境质量。要突出节约集约用水,完善水资源调配体系,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要坚持生态为民,既要治山理水,还要显山露水,突出生态惠民、生态富民、生态利民,加快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胜势,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筑牢黄河岁岁安澜的“绿色屏障”,以“绿我涓滴”汇“千顷澄碧”的韧劲和毅力,攻坚克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必定更加澎湃激昂、鼓舞人心。
责任编辑:王珊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