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孟州市西部岭区的槐树乡、赵和镇的麦田里,满目金黄,一派丰收景象。
镇平县农机技术中心技术人员来到即将收割的小麦地里,给农民讲解抢收抢种时的注意事项。
在尉氏县邢庄乡府李庄村,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村民脸上。
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
时逢九月,中原大地绿野无垠,五谷飘香。
一年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的殷殷嘱托,我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让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河南粮、优质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河南贡献”。
粮安天下,中原担当。一组数据,展现了河南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展现的新担当新作为:201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339.08亿斤,单产415.82公斤/亩,均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连续3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夏粮总产量749.08亿斤,单产436.63公斤/亩,均居全国第一,对全国夏粮增产的贡献率达44.9%。
今年我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夏粮再获丰收,总产量750.7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麦总产量750.63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28%以上。当前,7600多万亩秋粮收获在即,丰收的“答卷”再次写在中原大地上。
夯实“根基” 半数耕地实现“高标准”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我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把越来越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
如今,在商水县张庄乡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360度旋转摄像头实时监测着田野里的庄稼。“点开手机上的APP不仅能实时查看2000多亩玉米,还能控制喷灌阀门,多阀同浇,地浇得更均匀。”种粮大户邱守先自豪地说。
去年以来,商水县投资1.5亿元、建设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通过智能物联网控制中心,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监测、信息发布、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只需一部手机,就能看苗情、浇水、喷药,实现“云种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粮食亩产量提高230斤,全年增产2.2亿斤,带动农民增收2.3亿元,户均增收850元。
在超级产粮大县滑县,“藏粮于地”战略扎实推进,耕地面积常年保持在19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4.5万亩,打造了全省最大的50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粮食作物总产量30亿斤左右,连续28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
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黄幸福介绍,我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全省半数耕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建成区内设施完善、土地平整、集中连片,粮食生产不仅实现旱涝保收,又持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截至目前,我省去年规划的59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全部完工。今年,我省又投入10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60万亩,并按照不低于3000元/亩的标准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我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谢长伟表示,到2025年,全省将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300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
科技助力 走出“内涵式”发展道路
6月5日,在新乡市延津县塔铺街道办事处通郭村麦田里,“丰德存麦20号”千亩丰产方进行实打验收,实测平均亩产1710.4斤,刷新了全国冬小麦单产记录;“中国小麦第一县”滑县50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亩产超过1300斤。
小麦亩产1300斤频现、冬小麦单产甚至超1700斤,不仅得益于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更离不开无人机植保、机械化耕种、智能化灌溉等现代农业科技的助力,走出依靠科技提升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管理更精。2019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粮食单产水平由2013年的375.4公斤/亩,提高到2019年的415.8公斤/亩,提高了10.76%。
品种更好。我省启动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培育的小麦品种数量占全国的1/3,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时间由8年缩短到5年。“郑麦9023”“矮抗58”“郑单958”“浚单2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
技术更优。为了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全省构建了12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成1031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主导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
装备更强。我省组建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2019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今年我省力争达到85%,并推动粮食烘干、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等再上新台阶。
效益更高。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已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350万亩,收获前90%以上小麦已被企业订购,价格比普通小麦每斤高0.1元左右;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三链同构”,建设2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以粮食为主题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粮食核心竞争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粮食生产要不断强化创新推动藏粮于技,积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说,通过持续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提升行动,统筹各类农业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建立大联合、大合作的农业科技发展新机制,推动粮食生产稳产高产。
打响王牌 “金扁担”越挑越稳当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庚子年之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今年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和挑战。
春耕春管期间,作为县里“特聘农技员”,滑县白道口镇种粮大户黄国兴每天都在“新型职业农民”微信群里做直播,指导农户做好“线上”春管。此外,滑县还推出“农管家”服务平台,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保姆式”服务,农民手机上“下单”,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除草、打药、浇水等田间管理。
夏收夏种期间,黄泛区农场万亩麦田铁甲轰鸣,九分场农业主管王慧阳熟练调度农机抢收小麦。80后的他主要负责农技推广和农机管理,“统一品种布局、技术规程、机械调度、农资投入、绿色防控、品牌销售,让农业生产像工业生产一样标准统一、井然有序。”
当前,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像王慧阳这样的“后浪”不断涌现,他们用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经营农业、壮大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用知识、智慧和汗水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我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8万家,年托管土地面积达1.57亿亩次,他们在耕、种、防、收等生产环节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推进粮食生产向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带动越来越多小农户挑起“金扁担”,共同筑牢中原“大粮仓”。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粮食是基础之基,仓廪殷实不仅关系着国人的口粮、饭碗,也是国家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挑越稳的农业现代化“金扁担”,不仅挑起未来的幸福生活,也挑起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希望,推动河南在乡村振兴中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刘红涛)
750.75亿斤
2020年夏粮总产量750.7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小麦总产量750.63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28%以上
责任编辑:王珊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