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黄帝古枣园
发布时间: 2020-02-24 16:39:48 来源:郑州市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黄帝古枣园位于河南新郑市孟庄镇栗元史村西南方,面积约680多亩,相传为轩辕黄帝带领群臣栽植枣树的地方。至今仍有树龄在500年以上枣树有568棵,均系明朝初年栽培。

其中一株胸围3.1米,树龄600多年,且枝叶茂盛,硕果累累,被国家林业部专家测定为全国最古老的枣树,人称“枣树王”,并称这样的古树园在国内实属罕见。被列入保护的还有“枣树二王”、“八仙树”、“将军树”、“合欢树”、“公主伞”、“二仙亭”、“黄帝观枣台”等景点。
新郑是红枣的故乡。根据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碳化枣核证明新郑红枣已有八千年的历史。新郑红枣以核小肉厚,香甜可口、药补共济而誉满海内外。“八月十五到,遍地红玛瑙”。每年七、八月是大枣收获的季节。这时来到枣乡,踏上那软绵绵的沙土地,看到那绿遍原野的枣林,面对满树清脆欲滴的颗颗鲜枣,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醉,把您带回到大自然怀抱,融入翠绿的植物海洋中。在这里,您可以帮枣乡人打大枣,拔花生,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享农家乐,使您亲身体验丰收的喜悦,尽情享受和谐优美的田园风光,圆您一个轻松愉快的绿色假日梦。大雪纷飞的冬季,古枣园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银妆世界里,古树枝头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古枣园,不仅是新郑大枣悠久历史的直接见证,更是新郑大枣走向辉煌的精神支撑。

主要景点

枣树王

黄帝古枣园内有一株古枣树,十 [1] 九世纪末遭受雷电,击毁树冠主干部分的四分之三和树身西南面的树皮,仍然枝叶茂盛,硕果累累,被称为“枣树王”。1997年,国家林业部来新郑考察大枣时,经过专家测定认可,全国的所有枣树都没有“枣树王”粗大,论证树龄在600年以上,树围3.1米,盛长期树冠14米,为名副其实的中华枣树王。

二仙亭

二仙亭位于黄帝古枣园内。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河南省新郑市,并在新郑建立了有熊国。他经常访察民情,精心治理,把地处中原的有熊国治理得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直到99岁高寿时,他还念念不忘民间疾苦。由于年高体弱,不能到处远私访,就经常在都城周围访察民情。一天,他带领娘娘嫘祖和大臣“风后”到离城20多千米的村子访察,一片茂密的枣林(即现在的古枣园),正值枣熟季节,红玛瑙似的红枣挂满枝头,绿叶红枣,景色迷人。忽然一种奇鸟在枣树上鸣叫“早了……早了……”,奇鸟衔了一颗红枣丢到黄帝身边,大臣“风后”聪明过人,认为是不祥之兆,劝黄帝返回都城。黄帝一行往前走了一会儿,见前面沙岗上出现了一座凉亭。黄帝年高体弱,甚感疲惫,便命令到亭子里歇息片刻。走到亭子下边,看见亭子里有两位红颜鹤发的老翁在对阵下棋,“风后”上前恭敬问话,二位老翁不予理睬,专心下棋,只听他们嘴里念叨什么“九九归一……九九归一……”,然后隐身而去。“风后”感到不妙,请娘娘嫘祖劝黄帝早返京城。黄帝这时也预感身体不适,实在太累,就同意不再访察,尽快返回京城。当他们走到离都城很近的能庄时,黄帝突然脸色异常,晕倒驾崩,享年99岁。后来经天神托梦娘娘嫘祖,才知黄帝是天庭轩辕星下凡黑心世为九五之尊,要治理中原,统一部落,造福百姓,应于99岁归天复位。亭子里下棋的二位仙翁就是玉皇大帝派往下界指点黄帝归天的太乙真人和太白金星。后人把这个亭子取名二仙亭。因年久失修,亭子早已毁坏。二仙亭是根据民间传说在原岗原址上重建的,以示黄帝恩德万古流芳。

黄帝观枣台

黄帝观枣台位于中华古枣园西南部茂密的枣林中,是一个碉堡式的建筑。从里面拾阶而上,登上十余米高的台顶,放眼望去,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枣林,到处是绿的世界,红的精灵,满眼绿波无限,十里红果飘香。相传,远古时期,这里就是茂密的枣林。黄帝的一个叫明秀的公主,无意之间听说了这处美景,就带着丫鬟,私自出宫,直奔枣园而来。明秀公主不仅饱尝了枣园美景,景不醉人人自醉,像着迷了一样,说什么也不愿再离开了。再加上她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和宫中完全不同的人物,一个天真活波、聪明能干、善解人意的枣童。两人一见如故,感到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于是,两人就天作媒,地作证,红枣作聘礼,枣林为宾客,私定终身,共浴爱河。黄帝听说后,非常生气,就带着他的一班大臣前来兴师问罪。然而,当他来到这片枣园时,也被这里的美景惊呆了,感到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闻?又看到枣童也确实不同凡响,聪慧过人。于是,就顺坡下驴,做了个顺水人情,为明秀和枣童在枣园中举行了一个既隆重又特别的婚礼。并且在每年秋天,都会带着一班臣子来这里观尝美景。所以,人们就把这个高台叫做黄帝观枣台。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河南新郑发生了大旱,树木干枯,庄稼颗粒不收,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辅佐皇帝官拜宰相的高拱(河南新郑人)秦明圣人,恳请对新郑赈灾免粮。世宗皇帝听后半信半疑,认为高拱偏爱家乡,便携大臣张居王、高拱、马文升等大臣亲自到新郑察看灾情。世宗一行到了新郑略加休息后,让新郑知县带路顺城东沿马陵岗往东北访察。一路上黄沙飞扬,净是寸草不长的沙土丘岗。世宗皇帝也觉心寒,认为高拱所奏属实,决定对新郑免粮。但大臣张居正则认为知县所带之路净是荒岗野岭,不能代表整体情况,于是奏道:“万岁,臣认为访察不够全面,是否到沙岗下面了解一下。”皇帝准奏。他们便又来到栗元史村的西南地(也就是今天的古枣园),看到成行的树木枝叶干枯。皇上问高拱:“高爱卿,这是什么树,为啥都不长树叶?”高拱奏道:“万岁,当年您品尝过的甜似蜜的红枣就结在这种枣树上,因久旱不雨,树叶都落光了”。皇上和大臣都感到灾情确实严重。由于半天的鞍马劳顿,皇上和大臣都有些累了,皇上就下旨在枣林休整片刻。世宗皇帝坐在一棵枣树下,护卫将军站在背后,3位大臣坐在皇帝西南方,面地皇帝,谁也没有说话,都在闭目养神。站在前面的随从太监当时不能休息,眼往四周看了一下,惊喜地发现皇上身边的这棵枣树长得特别粗大,立即讨好好:“万岁,您贵为龙体,身边的枣树也好粗大中!”皇上听后,睁开龙目一看,脱口而出:“不错,这棵枣树比四周的都粗大,可谓枣树王也!要是风调雨顺,一定枝叶茂盛,好像联的一把避日伞”。皇上休息片刻后,由于劳累,便传旨回京,认为高拱所奏俱实,当即决定对新郑赈灾,免粮一年。其实,在“枣树王”背面较远处还有一棵更粗大的枣树,不过未被皇上发现,气的肚皮都炸了,从此少气无力地不再长了,至今也没赶上枣树王粗大。后人为了感谢世宗皇帝赈灾免粮的恩德,一直把皇上封的枣树称为“枣树王”。“枣树王”西南方有一棵枣树长了三个股条,就长在高拱、张居正、马文升当年坐的地方,百姓称它为“三官树”。“枣树王”东侧的两棵大枣树,则被称为“二将军”。被气炸肚皮的那一棵枣树,人们称它为“二枣王”。据专家测定,“枣树王”树龄在600年以上,树围3.1m,盛长期树冠14m,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枣树王了。由于19世纪末雷电击毁了树冠主干部分的3/4和树身西南面的树皮,“枣树王”从此生长缓慢,逐年衰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