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宋陵
发布时间: 2020-02-25 14:53:47 来源:郑州市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宋陵,即北宋皇陵,是北宋(960-1127年)皇帝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寝。宋陵地处郑州、洛阳之间的巩义市,南有嵩山,北有黄河;占地面积约156平方千米。 
宋陵共有300余座陵墓,所存700多件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陵墓群涵盖了北宋除徽钦二宗之外的其余七帝,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统称“七帝八陵”。围绕八座帝陵有皇后陵、皇室宗亲墓、名将勋臣墓300余座。  如寇准、包拯等大臣的陵墓也在其中。开创了几种设置陵区的先河,体现了尊卑有序、等级森严的皇家秩序,形成了理论严谨、独具特征的皇家丧葬文化。
  • 综述
按照自然环境和北宋皇帝的埋葬顺序,宋陵分为
西村陵区、蔡庄陵区、孝交陵区、八陵陵区。西村陵区在巩义西南部,在西村镇常封村以西,又称“龙洼”,有宣祖赵弘殷的永安陵,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宋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祔葬九座后妃陵,陪葬子孙墓141人。蔡庄陵区位于芝田镇蔡庄北岭上,紧邻310国道,宋时称“卧龙岗”,有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祔葬三个皇后,陪葬大臣墓有: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孝义陵区即巩义市区内,有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宋英宗赵曙的永厚陵,祔葬两个皇后和五个公主陵,陪葬大臣墓有:赵普、杨延昭、狄青等。八陵陵区在芝田镇八陵村南,建有宋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宋哲宗赵煦的永泰陵,祔葬八个皇后陵和四个公主陵。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北宋的诸帝、后陵中,8座皇帝陵保存完好, 皇后陵主要分布在西村、蔡庄、孝义、八陵4个陵区,占地30余平方千米。宋陵的诸帝陵园建制统一,平面布局相同,皆坐北朝南,分别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4部分组成,围绕陵园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宫等。
  • 永安陵
永安陵是宋陵的首陵,位于巩义市西村镇常封村西500米处
,南北长520米,东西宽230米,陵园四面均有神门角阙,墓冢呈覆斗状。冢前石刻4件,形体较小。陵是赵弘殷与昭宪杜太后的合葬墓,又称“指挥坟”。祔葬四位皇后及陪葬子孙121坟。
  • 永昌陵
永昌陵是北宋帝王陵区第二座皇陵,也是实际的首陵。位于巩义市南15公里西村镇北的龙洼,陵园南高北低,南北长546米,东西宽230米,陵台呈覆斗型。陵台现存石刻47件。陵园石像为宋代早期石刻的代表。陵西北祔葬有太祖孝章宋皇后、真宗章怀潘皇后保泰陵。
  • 永熙陵
永熙陵是宋太宗赵光义之墓,位于巩义市南7.5千米西村镇滹沱河村东北。陵园南北长1300米,东西宽450米,史载“皇堂深百尺,方广八十尺,灵台方二百五十尺,置卫士五百人于陵。 ”(宋代一尺约合30厘米)永熙陵存在石刻62件。陵西北祔葬有太宗元德李皇后陵、太宗明德李皇后陵及真宗章穆郭皇后陵。永熙陵石刻造像体型高大,内容丰富。
  • 永定陵
永定陵是宋真宗赵恒之墓,位于巩义市南10千米芝田镇蔡庄村北, 310国道从陵区南端通过。陵区地势高亢,南北长1100米,东西宽720米,上宫、神门及四角阙台遗址保存完好。存在石雕60件,祔葬有真宗章懿李后陵、真宗章献明肃刘后陵。 
  • 永昭陵
永昭陵是宋仁宗赵祯之墓,位于巩义市内新华路与建设路之间,陵区
南高北低,南北长980米,东西宽260米,神台三层。永昭陵鹊台、乳台、四神门、四角阙楼、陵台全部按照原建筑基址大小,重新复原,对外开放。永昭陵西北祔葬慈圣光献曹皇后陵。 
  • 永厚陵
永厚陵是宋英宗赵曙之墓,位于巩义市区西部,孝义、杜甫街道办里沟、外沟、二十里村耕地内,东距永昭陵500米,这是北宋皇陵中二陵相距最近的陵区。陵区南北长750米,东西宽300米,建筑遗迹地面皆存。地面存在石刻雕像56件,雕像整体普遍瘦小。祔葬有宣仁圣烈高皇后陵。
  • 永裕陵
永裕陵是宋神宗赵顼陵墓,呈“覆斗形”,底边略为正方,每边60米
左右,高约18米,原有上下两层台阶,底层原用砖石围砌,上层密植松柏长绿植株,现无存。永裕陵前石雕像存有17件。章怀潘后保泰陵附葬在这一陵区的陵墓,还有神宗向皇后(钦圣皇后,死时56岁,其陵在裕陵西北)、朱皇后陵(哲宗生母、死时51岁)、陈皇后陵(徽宗生母,死时年32岁)和徽宗王皇后陵(钦宗生母,死时25岁,其陵在裕陵的东北)。 
  • 永泰陵
永泰陵是宋哲宗赵煦之墓,位于巩义市芝田镇八陵村西南一里许,其东南500米为宋神宗永裕陵。陵园南北长740米,东西宽330米,由上宫、下宫和昭怀刘皇后陵组成。上宫宫城位于乳台北约134米处,边长约为240米。陵园北有一段神墙,高4-5米。陵台底部南北长60米,东西宽57米,高17米。地面现存石刻雕像56件,武士雕像威猛高大。
  • 魏王墓
魏王赵廷美墓。墓门为青砖券砌仿木构建筑。甬道两侧各有一耳室。墓室为穹顶,平面为圆形,直径6.54米,自底至顶高6.48米。墓内地面用石板平铺。墓葬早期被盗,出土墓志两合,随葬遗物有薄胎白釉瓷碗片等。
  • 章怀潘后陵
章怀潘后陵,太祖永昌陵附葬墓。章怀潘后为忠武节度史潘美
第八女,宋真宗赵恒为韩王时,宋太宗赵光义为子聘为儿媳,封莒国夫人。端拱二年(989年)五月薨,享年22岁。真宗即位后,追册为章怀潘皇后,祔葬于永昌陵之侧,陵名“保泰”。宋制皇后祔葬不立陵名,潘后是唯一例外。皇后的建制、陵前的石雕规模明显小于皇帝陵。
  • 元德李后陵
李后陵,太宗永熙陵附葬墓。李皇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薨,享年34岁,真宗即位后追尊为皇太后,咸平三年(1000年)四月,祔葬于永熙陵西北,陵前有石刻27雕像件。1981年秋,由于当地连降暴雨,该陵陵台南部塌陷,将墓室顶部暴露于外。1984年10月开始历时十个月,河南文物研究所对该陵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了大量文物,如玉册、瓷器、铜铁器等181件。
  • 寇准墓
寇准墓位于巩义芝田镇寇家湾村东西大道旁,原墓冢高三米,已经
夷为平地。墓座北朝南,墓前石碑正中题额为“旌忠”,上书“宋寇莱公墓”。历代从开封乘船去洛阳及骑马路过此,方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尊崇。陵址与包拯墓南北相应。
  • 包拯墓
包拯墓位于巩义芝田镇后泉沟村
村东岭上,距宋真宗永陵约1千米墓前现存清代乾隆年间石碑一块,碑高近3米。碑额正中篆书“大清碑记”,碑身正中楷书“宋丞相孝肃包拯墓”。东侧存在一望柱,高约3.5米,一石羊呈昂首静卧状,一石虎呈昂首蹲姿。
  • 光献曹后陵
光献曹后陵,仁宗永昭陵附葬墓。曹皇后:枢密使周武惠王曹彬孙
女。1080年冬薨,享年64岁,祔葬于永昭陵西北约20米处,因受地形限制,将曹后陵规模进行了缩小,这是其它皇后陵所没有的。整个陵园建筑遗址、石刻保存完整,是帝后陵距离帝陵最近的一个。
  • 宣仁高后陵
宣仁高后陵,英宗永厚陵附葬墓。高皇后,神宗生母。1093年九月因病薨于崇庆殿,享年62岁,祔葬于永厚陵。
  • 钦圣向后陵
钦圣向后陵,神宗永裕陵附葬墓。向皇后,故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正月薨,享年56岁,谥钦圣宪肃皇太后,祔葬于永裕陵西北。其葬制同慈圣光献曹皇后一样,皇堂下深69尺,面方25尺。

特点

  • 帝陵上宫
帝陵上宫是各陵区中最主要的部分,位于陵区的南部,它以崇高的陵台为核心,面积在5公顷左右。陵台就是墓冢,位于宫城的中部,陵台分三层呈覆斗梯形,下层每边长260尺,逐级上收,每层土台上种植翠柏。陵台下称地宫,是埋葬皇帝尸骨的地方。地宫规模甚为宏大,一般深达30米,由青砖砌成,仿照地面宫殿建筑结构,墙壁上还绘有大型彩色壁画。
  • 后陵上宫
后陵上宫建制大体上与帝陵相同,只是规模缩小。后陵西北即为下宫,是供奉帝后遗容、遗物和守陵、祭祀的场所。主要建筑有正殿、影殿、斋殿、浣濯院、神厨、陵使廨舍、宫人住所、库房等。 
  • 宫城
围绕上宫和下宫,筑有十多米高的神墙,称宫城。宫城一般占地一百多亩,四面开有神门,神门外各有石狮一对,防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入侵者。围墙四面设有神门及角楼。南神门外设有献殿,作为朝陵的祭奠之所。献殿旁还有一些附属小建筑。在陵域之内禁止采樵放牧,并有专人看守。在各座陵域之外还有一些自为茔域的亲王坟、供帝王谒拜山陵时下榻的行宫、为死者祈福的禅院、看守人住宅等。 
  • 神道
在上宫以南,沿陵台和献殿的中轴线向南延伸,排列着门阙、
仪仗,形成一条神道,其长约300米。神道是通往宫城的通道,神道两侧是对称排列的石刻造像,自南向北,有望柱、象及驯象人、瑞禽、角瑞、马与控马官、虎、羊、客使、武将、文臣、镇陵将军和宫人等。各陵石雕内容和数量基本相同,一般为58件,但体积和雕刻技法则迥然不同。整个陵园,包括后妃陵墓在内,统称“兆域”,兆域内广种松柏和枳橘。宋陵神道上的石象生保存较完整,从中可以看到宋代石刻风格前后期的变化。早期造型质朴,雕凿技巧较为粗犷;中期转向写实,刻划真实;晚期朝着生动活泼方向迈进,技巧较前娴熟,刻划人物、动物均更为细腻。 
  • 地宫
宋陵各陵的地宫均未发掘,仅宋太宗之妃李后陵因被盗而打开。该地宫由墓道、甬道、陵台下的墓室组成,总长约50米。墓室平面近圆形,直径7.95米,穹顶中心距地面12.26米,用砖砌成,壁面砌出十根倚柱,柱间墙面有的雕出门窗轮廓,有的雕出桌椅、梳妆台之类的家具。墓顶上有宫殿、楼阁、白云星辰等彩绘。墓室下部有棺床,成“冂”形。这些反映了唐末及宋代室内床榻形式及家具特点。
  • 石刻
宋陵各类人物造型较粗壮,带有晚唐遗风。中期约当11世
纪前半叶,包括永昭、永厚二陵。人物造像由粗壮逐渐变为修长,文臣静雅,武臣也有“儒将”风度。晚期约当11世纪后半叶至12世纪初,包括永裕、永泰二陵。瑞兽图案失去了活泼神情,腹部两侧增饰云朵及水波纹,着意渲染其神秘色彩。人物皆作修长体态,文气十足,而威风日稀。 其他石刻也多有可点之处,宫人双肩削瘦,束发簪珥,有女性的特征;内侍体态微胖,手执体现其身分的球仗和拂尘;武士身躯高大,或拄剑肃立,或手执斧钺;文臣执笏在前,武臣拄剑在后,反映了北宋抑武扬文的官制序班。华表(望柱)为方基莲花座,六棱或八棱柱身,柱顶为合瓣莲花。帝陵柱身为缠枝牡丹云龙纹,后陵柱身为翔凤纹。 编辑

综述

宋陵范围内收集了一批墓志和碑记,其中包括亲王、公主和其他宗室子孙,如杨国公主墓志、益王墓志、燕王墓志以及燕国公主追封记、邓国公主追封记等。此外,还发现许多绿釉琉璃瓦和瓦当,说明宋陵建筑已使用琉璃构件。 

石刻

宋陵神道两旁石刻一般有23对,由南向北为望柱1对、 驯象人1对、 瑞禽1对、 角端1对、 仗马1对、控马官4对、虎2对、羊2对、客使3对、武将2对、文臣2对、门狮1对、武士1对。上宫四周其他神门外亦有门狮1对,门内有宫人 1 对。一些下宫的门外亦有门狮1对。后陵的石刻数量较少。宋陵石刻摆脱了传统的神秘色彩,着重反映了当时的世俗生活风貌。 永定、永裕、永泰三陵的石象身披锦绣,背置莲花座。驯象人长发卷曲及肩,以带束发,额饰宝珠,臂有铡,腕有镯,戴大耳环,其异国装束暗示了象所从来之国度。诸陵番使,手捧宝瓶,珊瑚、莲花盘、犀角、玉函等方物。

意义价值

宋陵陵区内石刻很多,总数约在千件以上。根据各类石刻的
形态和装饰的变化,可将宋陵石刻分作前夕中、后三期。前期约当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包括永安、永昌、永熙、永定四陵。 宋陵石刻摆脱了传统的神秘色彩,着重反映了当时的世俗生活风貌。  人物造像中的驯象人和番使,以面貌和服饰特征表现人物不同的民族和身份。宋陵因早年已遭盗掘,出土少量随葬品,其中的玉谥册、哀册及精美的越窑秘色瓷器,定窑细瓷器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