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北邙山
发布时间: 2020-02-25 15:18:14 来源:郑州市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北邙山,又名北芒、邙山、北山、平逢山、太平山、郏山。北邙山海拔300米左右,东西横亘数百里,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据《河南府志》记载,自邙山之首白马山,往西到神尾山,凡三十三峰。经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偃师、巩县六县,东西长三百八十余里。

唐代诗人王建有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白居易则留下了“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的诗句。北邙山上,现存有秦相吕不韦墓、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西晋司马氏、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陵墓,以及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历代名人之墓。

 

北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 [3] 北邙山在洛阳城北横亘而过,向东一直延伸到荥阳的广武山,在郑州北部戛然而止。位于洛阳偃师市境内的首阳山是河南北邙山的最高峰,海拔359.1米。 

北邙山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秦岭山脉西起甘肃省,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又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

北邙山是洛阳牡丹的原生地,阳春三月,北邙山遍山野花竞相开放,如龙柏、 连翘、牡丹、杜鹃等。北邙山面对黄河,松柏碧草间多清泉流溪。北邙山地势高,阳光照射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小气候造就了极适宜牡丹生长的自然条件,所植牡丹花朵大、花色艳、花期长,已形成了集科研、种植、观赏、销售于一体的牡丹产业。

主要景点

北邙山帝陵

北邙山帝陵分西段(北魏陵区)、中段(东周、东汉、后唐陵区)、东段(西晋、曹魏陵区)和夹河段(东汉、西晋墓群)四区段,已知在此埋葬着6代共24座帝王陵墓。其中东周时期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东汉帝陵为汉光武帝原陵、汉安帝恭陵、汉顺帝宪陵、汉冲帝怀陵、汉灵帝文陵;曹魏帝陵为魏文帝首阳陵;西晋帝陵为晋宣帝高原陵、晋景帝峻平陵、晋文帝崇阳陵、晋武帝峻阳陵、晋惠帝太阳陵;北魏帝陵为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后唐帝陵为明宗徽陵。 [11] 另外后唐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陵、以及三国时期蜀代末主刘禅、南唐后主李煜、后蜀末主孟昶等陵墓也均在邙山陵墓区内。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洛阳古墓博物馆,占地面积130余亩,建筑面积8200余平方米,由一组仿汉代建筑群和一组仿北魏建筑群组成,1987年建成开放。其面积之大、风格之别致、收集古墓年代之久、类型及数量之多均属世界首位,是中国一大奇观。因此,洛阳古墓博物馆既是我国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分为历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和古代壁画馆三大展区。 

上清宫

上清宫,道教名观,位于北邙山翠云峰上,始建于唐代,初称老君庙。相传老子曾在北邙炼丹,山上建有上
清观以奉祀老子。附近还有道教寺观吕祖庵、武则天避暑行宫、中清宫、下清宫等古建筑。唐宋时期,每逢重阳佳节,上北邙游览者络绎不绝。唐朝诗人张籍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邙山晚眺”被誉为“洛阳八景”之一。每当夕阳西下,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

吕不韦墓

吕不韦墓,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据《史记集解》记载:“吕不韦冢在河南洛阳北邙道西大冢是也。民传言吕母冢。不韦妻先葬,故其冢名吕母也。”公元前235年,文信侯吕不韦死去,被其宾客偷偷安葬在洛阳北芒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云:“不韦饮鸩死,其宾客数千人窃共葬于洛阳北芒山。”

杜甫陵园

杜甫陵园位于北邙山邙岭上,陵园占地34亩,座北向南,主体建筑有大门楼、杜甫大型雕像、双层亭、诗圣碑林、杜甫墓、吟诗亭、望乡亭、草亭、献殿等。唐大历五年(770年)杜甫病殁于行往岳阳的湘江舟中(一说死于耒阳),因家人无力安葬,灵柩厝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元和八年(813年),其孙杜嗣业遵其父嘱托,将杜甫灵柩归葬于先祖墓旁,即洛阳偃师城西首阳山。后又迁于巩县(巩义市),杜甫的两个儿子宗文、宗武陪葬墓侧,当地群众称“圣人三冢”。

国家牡丹园

国家牡丹园又名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位于洛阳市邙山中沟西。占地面积700亩,其中牡丹观赏园分南园
和北园,面积500亩,育苗200亩,搜集国内牡丹园艺品种600余个,野生种6个,培育新品种72个,数量50余万株,引进国外园艺品种100余个,数量5万株。年繁殖九大色系,品种齐全,花大色艳的优质商品牡丹30万株,已成为野生牡丹引种驯化,新品种培育和商品牡丹繁殖的国内最大生产基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