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国家级传统村落红石崖村
发布时间: 2020-08-02 22:04:33 来源:鲁山县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红石崖村位于瓦屋镇北部,属瓦屋镇下辖行政村之一,距镇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北与汝州市寄料镇平王宋村、莽川乡柏沟岭村接壤,西与背孜乡葛沟村交界,东与瓦屋镇长畛地毗邻,南与瓦屋镇卧羊坪村相交。村落面积216亩,民居主要由天然石材建成,整体成环形布局,地势北高南低。该村四面环山,北部有瓦岗寨五垛山,南部有南大岭,西北部有九峰山,东部有鸡公山,西南部有大圈寨骆驼岭;村内有河道四条,分别是郭家组的躜天沟,境内流域1.5公里,水系发源于阿婆宅鏊子坪;东庄组鬼头盖河,境内流域2公里,水系发源于该村北部五垛山脉;南岭北庄组的红石崖沟,境内流域2公里,水系发源于九峰山;北庄组的石盘河,境内流域2.5公里,水系发源于该村北部五垛山。地质地貌属花岗岩上覆粘土、碎石地质;地表植被以栎树、橿树、泡桐、柿树为主,各类树种有120余种,其中含有少量珍稀树种,青檀、橿子等,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山间有常见野生动物松鼠、野猪、獾、果子狸等20余种。

整个山村封闭性古老,属小盆地气候,植被丰富,自然环境优良,四季分明。通村有盘山小路蜿蜒而上,沿途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由于海拔较高夏季常年气温比平原地区偏低3-5°,是盛夏避暑的首选。

村落历史:

红石崖村所在地明代以后是鲁山通往汝州的咽喉要道之一,逐渐形成村落的时间约在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到现今洛阳市伊川县,再由伊川迁来此地,以李氏、郭氏两家为主,时光荏苒,岁月变迁逐渐形成现在的村落。

明洪武年间,李氏、郭氏家族先祖,在此建房居住,开荒扩土,发展农织,逐渐繁衍,民国时期该村尚不足百户,曾归汝州市管辖,后归鲁山县西二堡乡管辖,李氏、郭氏在此地逐渐扎根,村落范围逐渐扩大,经过将近400多年的岁月洗礼形成红石崖村的现在面貌。现在村中有清代李氏祖茔一处,有隋代祖始庙遗址一处,两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古迹:
隋代祖始庙遗址(重建后保护良好)

庙宇供奉北极玄灵 真武祖始大帝 九天荡魔祖师,据传当年真武大帝临凡救度受苦众生,曾在此地歇脚,留下足迹,后人为感念真武祖始恩德方建此庙。

清代李氏祖茔(保护良好)

位于红石崖村龙脖组,是该村李氏后代祭祀先祖之地,现保护良好。

鲁山至汝州古道口——冷风口(保护良好)

位于该村西庄组,古道蜿蜒而上,现保护良好,可以步行通过。

李举人故居(保护良好)

位于该村西庄组,三合独院,现保护良好,堂屋厢房为石瓦红石结构,门窗为木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