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信阳水稻产业迎来优质高效发展新变革
发布时间: 2020-09-01 00: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8月16日,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青龙河合作社的社员正在收获头茬再生水稻。谢万柏摄

  八月的信阳,稻田随风卷起千重浪,稻穗频频摇曳颔首,收割机轰鸣着来回穿行。

  信阳市平桥区、罗山县、商城县、光山县等地普遍种植的再生稻,近日也迎来了今年的“首次大丰收”——根据专家测产,商城县鄢岗镇曹寨村千亩连片再生稻基地的头季稻亩产达715公斤。而根据往年的实践,再生季亩产可达300公斤左右,综合亩产将超1000公斤,可谓是“一种两收,亩产吨粮”。

  “再生稻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是水稻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这项技术对信阳的积温进行深度分析,‘早育一个月,多收一茬稻’,不仅充分利用了信阳稻区的光温资源,也已成为水稻增产增收的主导技术,列入信阳市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信阳市再生稻面积发展到32万亩。”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刘祥臣研究员介绍。

  在光山县富仁辉实业有限公司基地,记者看到的再生稻又是另一番景象——头季稻已早早收割了,再生稻与一季中稻的长势一样,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普通的一季中稻。

  这片再生稻是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耕作栽培岗位专家赵全志教授安排的“粮饲双优”试验示范田。“头季稻在蜡熟期收割,作为牛羊的青储饲料,再生季的目标亩产是500公斤以上。”富仁辉实业负责人介绍,“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的试验表明,头季适期早割可生产3000公斤优质饲料,再生季稻米是更加优良的大米,固始县一家公司称之为‘爱胎米’,深受消费者欢迎。”

  在罗山县子路问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方阵阵飘香的粳稻示范田边,理事长陈贵权向记者介绍:“这方田种植的是尹首席(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尹海庆)培育的优质香稻新品种,好吃、产量也不低,表现非常好。”

  陈贵权的合作社种植水稻5000亩。“在水稻体系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推广机械化插秧和机械化直播技术,发展优质粳稻和再生稻生产,解决了规模化生产的农时紧张问题,提高了种植效率,降低了种植成本,加上配套种植紫云英和油菜等,这几年合作社年收入都在100万元以上。”陈贵权一再表示,没有省市县专家送来新品种新技术,合作社不会发展到这么大规模,更不会有这么高的效益。

  罗山县周党镇莲花农机合作总社的理事长包乃勇,原来曾经营农资门市部,卖种子、农药、化肥等,近年来,在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指导下,他发展水稻规模化订单生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企业也越做越红火。

  “在与专家的交流中,我学到了不少新理念新技术新思路,知道了自己今后怎么干、该如何发展。”包乃勇介绍,他从一开始流转土地种植水稻,发展到工厂化育秧为周边农民开展育秧插秧服务,如今又建起了豫南最大的粮食烘干中心,为水稻生产提供“两头”服务,今年仅代育代插服务,他就赚到了70多万元。

  “真正是体会到新农技的威力,尝到了大甜头。”包乃勇说。

  稻渔综合种养是水稻体系与水产专家联合开展的又一项重点工作,在我省十多个县区开展示范引领和技术指导。光山县昌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勇谋介绍,去年以来合作社按照新的种养模式要求,水稻推迟播种,推广绿色栽培技术,水稻专家提供的优质香稻品种已进入孕穗期,田间长势喜人,成品虾出笼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水稻与水产专家联合正在集成编制河南省稻田综合种养有关技术规程标准,正在引领我省稻田综合种养向多样化标准化健康发展。

  “信阳水稻产业,正发生着向优质高效发展的新变革。”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尹海庆如此评价。他认为,“这离不开我国再生稻北移技术的推广利用、创新发展,也是我省‘一三五五’工作机制落地取得的实效。”据了解,省水稻体系专家团队在服务产业的实践中,灵活运用“一三五五”工作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接服务指导工作,树立了科技引领支撑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

  据了解,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以来,不仅组建了农业产业技术的创新团队,还制定并实施了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以加强产业技术体系服务产业发展,加快农业科技落地生根。

  这项工作实施的情况如何?8月14日至16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胡若哲带领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深入到信阳市罗山县、光山县、商城县、固始县、浉河区、平桥区,走访了六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两家企业和两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查看水稻长势和收成,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展开座谈。

  在考察调研中,记者感受到,我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一三五五”工作机制深度融合,专家下沉,技术入田,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正在引领和支撑信阳水稻产业转型发展。

  “农村脱贫和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要向科技要粮食要效益。农民需要新技术新方法,专家能够及时提供技术和指导,这是产业体系专家们的努力方向。专家要接地气,要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障碍和难题,带着问题导向、目的导向,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以科技引领支撑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履行服务水稻产业发展的义务和职责,从实实在在的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胡若哲说,“实践证明,‘一三五五’工作机制是可行的、管用的,是可复制推广的好理念、好路径、好措施、好方法,也将为我省科技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记者刘彤通讯员卢清侠)

  链接

  “一三五五”工作机制

  内容: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即每个创新体系的首席团队至少对接服务1个农业产业化集群(龙头企业),岗位专家团队至少联结服务3个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综合试验站站长团队至少联系服务5个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营主体),每个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至少分类服务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

  目标:形成技术体系(创新体系、推广体系、应用体系)与发展体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紧密联系、合作与协同的双向闭合循环服务模式,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应用和推广服务效率,增强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度。

  背景:为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加快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河南省农业厅2016年发布《关于坚持创新引领优化科教兴农工作机构的意见》中提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试验阵地,构建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形成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工作“一盘棋”,显著增强农业科技成果供给能力、转化应用能力和推广服务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王志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