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网是拉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加快贫困地区的农村电网改造,意义尤为重大。
近年来,商丘不断加快贫困地区电网升级改造,助力脱贫攻坚。从家家亮起电灯到户户用上大功率电器,从解决生活用电到村村通动力电,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一举破解了制约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同时,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助推商丘农民昂首阔步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奋战农网改造第一线 国网商丘供电公司供图
打通乡村产业“电力血脉”
宽阔平整的村道两旁,电线杆上供电线路次第排开,升级后的变压器在冬日的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这是夏邑县骆集乡胜利东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后的一景,在这里,村民们再也不用为供电不足而发愁。
“原来村里用电紧张,我的机器都不能同时开,一天只能加工木材五六方,想扩大规模都不行。用电问题解决后,我一天能加工木材三十方。下一步,我打算扩大生产规模。”开木材加工厂的村民吕当先谈及电网改造时高兴地说。
胜利东村是远近闻名的“木材村”,杨木加工业是村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电力供应不足致使产业发展受阻,群众收入受限。2016年,随着国网商丘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的到来,胜利东村的木材加工凭借着“小康电”的支撑,逐步向精深加工发展,杨木加工业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原来村里主要由一条10千伏线路供电,户均容量仅0.85千瓦。为促进胜利东村的产业发展,供电公司在电力上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投资296.6万元,改造新建了8台变压器等设施。改造后,胜利东村户均配变容量从原来的0.85千伏安,提升至2.67千伏安,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供电公司驻村队员司卫国说。
“改造后就是好用,原来经常停电,工人也不能正常生产。电网改造后,我投资了400多万元,增加了两条生产建筑模板的智能化流水线,招了近百名工人。”村民李二攀告诉记者。
有了电力保障,村里的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目前胜利东村共发展大型板材加工企业20多家,解决了260多名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
目前,商丘628个贫困村、480个小城镇(中心村)、568个行政村全部进行了电网改造升级,建设35千伏及以上项目4项,10千伏及以下电网改造配电台区154个,满足了扶贫产业发展和贫困户用电需求。
据悉,为确保各项电网助推脱贫攻坚工程的顺利完成,国网商丘供电公司健全市、县公司农网建设改造工作组织体系,完善电网建设管理体系,成立联合督导组,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加强对工程资金支付、招投标等关键环节监督,强化质量和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打造“放心工程”。截至2020年年底,商丘市贫困地区户均配变容量已达2.09千伏安;户户通电率、贫困村通动力电率均达到100%;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7%、99.88%,贫困村供电能力较改造前实现翻番,均达到全省农村地区平均水平以上。电网改造打通了农网“最后一公里”,让千村万户的百姓享受到改造升级的成果。
对客户光伏发电进行技术指导 国网商丘供电公司供图
开启贫困群众幸福生活
1月19日,走进宁陵县阳驿乡徐楼村,一排排光伏板鳞次栉比,光伏板下的电表箱里,跳动的数字实时记录着发电量。
“光伏发电真是个好项目!不光为我们村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还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曾担任徐楼村党支部书记的韩峰告诉记者。
该村光伏扶贫电站于2018年6月建成投运,每年发电量约36万千瓦时,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2万元;该村利用发电站的收益资金,设立了电站管理员、街道保洁员等多个公益性岗位,既能扮美乡村,又带动了43户贫困户增收。
徐楼村的做法正是商丘市通过光伏发电助力脱贫的一个缩影。
光伏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提出的十项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光伏扶贫不仅能让贫困户保持稳定收益,做到精准扶贫带贫减贫,还可以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是资产收益的有效方式。为此,商丘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一举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945座,并网容量达347.71兆瓦。2020年发电量达7.32亿千瓦时,年收益2.77亿元,破解了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无来源或不稳定的难题。收益的80%用于贫困人口承担公益岗位任务的工资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保障了一批因病、因残致贫特困户实现稳步增收,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商丘光伏扶贫模式”。
此外,为助推兜底脱贫政策落到实处,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每月免费用电10千瓦时政策。自政策实施以来,商丘累计减免全市“低保户”、“五保户”电量2.45亿千瓦时,减免电费1.38亿元。其中,2020年累计减免电量2799.7万千瓦时,减免电费1569.5万元。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如今,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后,商丘农村的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座美丽乡村拔地而起。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