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字形的黄河,在封丘县李庄镇拐了最后一个弯。黄河大堤把李庄镇分成了两部分——堤内,是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滩区村落;堤外,方圆4平方公里的滩区迁建特色小镇内,是城里才有的公园、学校等配套设施。4平方公里内,4万多村民变成“城里人”,超90%的城镇化率让李庄新区变身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成为封丘仅次于县城的副中心城镇。
从2014年至今,坚持按照科学规划走“三化”协调发展道路,李庄镇走出了一条通过滩区迁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子。
4.2万群众搬出黄河大堤开启新生活
寒冬腊月,走进李庄新区俄湾小区吴进礼老人的家中,180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屋里温暖如春。“以前做梦也梦不到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去年我们就用上了中央空调。”说起搬进新村的生活,老人赞不绝口。
2014年,省委、省政府实施“三山一滩”扶贫开发重大战略,封丘县李庄镇作为第一批试点,承担着为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探索方法和模式的重大使命。其中,第一批试点张庄、姚庄、薛郭庄、南曹、贯台5个村,搬迁户数和人数均占到全省试点的近一半。
迁建是手段,全面提升镇区功能,加快滩区群众脱贫致富才是目的。自迁建一开始,李庄镇就紧盯“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总目标,按照“先抓试点、统筹推进,总结经验、全面铺开”的原则,坚持“建设、宣传、扶贫、就业、拆迁、产业”六位一体,对迁建安置区进行了长远谋划;坚持产业、新区、土地、公共服务、生态建设“五规合一”,在新区规划修建了道路、医院、学校、公园、集贸市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建成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小城镇。此外,滩区迁建的工程建设、产业园区、商贸物流、土地流转等,为群众提供了大量就近就业、自主创业、灵活择业机会,带动1000多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脱贫,实现了搬迁群众“工厂开在家门口,就业家庭两不误”的美好愿景。
迁建加速推进了滩区困难群众脱贫。2019年,李庄镇与封丘全县一道顺利摘掉贫困帽子。2020年8月,全镇8个贫困村高质量通过脱贫攻坚普查验收。为提高特困群体的幸福指数,李庄镇还建起高标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行敬老院,改善五保老人、“空巢”老人、特困群体的生活条件。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李庄镇也全面实现了滩区迁建收官。目前,最后一批滩区群众已拿到安置房钥匙,正陆续启动搬迁。6年时间内,总计4.2万名滩区群众从堤内搬到堤外新区。
为黄河滩区迁建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整体迁建过程中,李庄镇构建全方位工作架构,真正把群众作为迁建主体,创新运用党支部领导下的“联户代表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具体做法是:由每个家庭推选一名“当家人”作为户代表,由户代表选举十联户代表,十联户代表选举百联户代表,联户代表选举产生迁建理事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联户代表全程参与大到新区选址、户型选择、迁建人口认定标准、旧宅房屋类别划定及面积丈量,细到门窗、卫浴、灯管采购什么品牌等各环节。全程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当家,所有事都张榜公布,真正实现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联户代表制度”不仅进一步巩固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又充分发挥了迁建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了党支部领导下的党员、联户代表、群众广泛参与的迁建工作大架构。李庄镇滩区迁建也因此创造了一系列“奇迹”:搬迁户对新区住房满意度非常高,拆旧复耕顺利推进,搬迁新区后充分就业、迁建过程中“无一户强拆、无一起越级上访”,为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创造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实施整镇搬迁后,为解决农业发展瓶颈,李庄镇以“党建+”创新支部联合,在全镇成立7个农村党总支,运用“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联动机制,在优势互补、双向共建中达到“群众得实惠、联村共发展”效果。此外,针对从农村到城镇社区的重大转变,该镇延续并深化在迁建过程中创造的“联户代表制度”,选拔使用街道长、片区长、单元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发动群众和联户代表自觉参与新区管理,形成了“发现问题大家议、出现矛盾众人调、民主决策一起做”的和谐局面。
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巩固脱贫成果,离不开产业;乡村振兴,产业更是基础。整镇搬迁后,李庄镇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集中一切力量率先打好产业攻坚战。该镇以土地流转、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为主,坚持尊重市场规律,不搞行政强迫命令,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
群众搬迁后,旧村复垦的9000亩土地分别由各村集体统一经营,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滩区7万亩成方连片的优质土地,既可以规模化种植、发展高效农业,又可以把土地流转出去,从而增加村集体收入。
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李庄镇还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镇基础上,全力打造森林小镇、“海棠特色小镇”,并以旧村复耕土地为基础,建设“黄河大堤生态带”和“穿滩公路连接线生态产业带”,发展林果业和花卉苗木产业,打造黄河生态文化公园,为李庄留下宝贵的生态资源。
滩区变新区,农民变市民。李庄镇还通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广场、农民书屋、戏曲舞台、红白事礼堂等文化场所的作用,组织戏迷协会、红白理事会、舞蹈协会、义工服务队等,开展移风易俗,大力倡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镇居民的精神文明素养得以迅速提升。(记者 李虎成 代娟)
责任编辑:王珊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