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我就有副高职称了,高级农艺师!”1月14日,洛阳的赵海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给记者打电话报喜。当天,我省一共有23位新型高素质农民评上高级职称。
评职称,对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再平常不过了。农民评职称,这可是个新鲜事,还能一步到位、评上高级职称?
“当然能。”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二级调研员孙利峰肯定地回答,“赵海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高素质农民,简称‘新农人’,可以破格直接评副高。”
数据显示,自从2018年我省新型高素质农民开始评职称以来,今年通过高级职称评审人数,比2018年、2019年两年加起来的总数还要多,增长势头十分明显。
为何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踊跃评职称?
首先,申报条件接地气、紧贴农业发展实际。根据新型高素质农民一步到位申报要求,我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技术推广应用工作8年以上,所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被认定为省级以上示范社(场),或参加省级以上新型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并获奖等,只要满足条件之一,即可直接申报高级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
正常职称申报评审对学历、业绩等有非常严格的条件,而对于新农人,申报条件则放宽许多、评审方式灵活多样。“农业是实用性很强的产业,为了鼓励更多的新型高素质农民参评,我们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原则,按照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评审中注重参评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贡献等。”孙利峰说,“不过,评审要经过个人网上申报、逐级审核、评审委员会现场答辩、综合评议、公示等程序,过关并不轻松。”
其次,我省新型高素质农民基数越来越大。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河南并不缺少“身份”意义上的农民,缺的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高素质农民。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大培育力度,先后培育各类新型高素质农民100多万人。基数大,意味着更多的新农人有资格参评。
“更重要的原因是,新型高素质农民评上职称,意味着‘农民’实现从身份到专业的转变,成为有体面、有尊严而且有奔头的职业。”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胡若哲如此评价。
拿赵海来说,他是一步到位、也就是被破格直接评为高级农艺师。2012年,他经商多年后返乡创业,成立洛阳明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广农业智慧物联网系统,使生产成本降低20%左右,在洛阳推广示范面积达8.64万亩;培育一年两熟葡萄新品种“绯脆”,亩均增收超过4万元;在我省首届新型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创新组一等奖。
在去年年底的高级职称评审中,赵海带着自己制作的PPT参加答辩,凭着过硬的素质、优秀的表现,让评委们纷纷亮起绿灯。
评上副高职称,有啥好处?“好处可多了。举个例子,我之前讲课劳务费500元,当了高级农艺师,至少得翻一番。”赵海开玩笑地说。其实,对新型高素质农民,我省出台了不少政策,从资金、项目等多个方面给予扶持。“但是,我更看重的是国家、社会对农民这个职业的认可和肯定。”
他进一步解释,“拿我来说,只有高中学历,搁以前想评个副高职称,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评上高级农艺师,我感觉这几年没有白努力,未来更有奔头。”
拿得起锄头,开得动机器,搞得了研发,玩得转PPT,这些“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有着本质区别。“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型高素质农民正在充当着现代农业的耕耘者、播火者和引领者。”洛阳市农广校校长马会丽认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让更多的新农人评上职称,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在农村农业这个广阔天里地大展才华,大有作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