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特殊之年的““丰收答卷”
发布时间: 2021-03-03 08:00:00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2月24日,一场全省大范围降雨降雪为麦田“解渴”。春雨贵如油,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士兴走到村集体合作社的麦田里,欣喜不已,“已经显旱的麦田这下好了”。与此同时,针对降雨降雪带来的影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第一时间组织小麦专家提出技术指导意见,科学指导全省农户抢抓时机,打好丰收基础。

  “真是不容易!”去年,当全省粮食再次丰收的消息传来,张士兴坦言。

  202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为1365.16亿斤,比上年增加26.08亿斤,增长1.9%。这是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第四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并首次跨越1350亿斤台阶。

  过去的2020年,全省上下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牢牢守住中原粮仓,彰显了农业大省的责任与担当。

  持续升级夯实粮仓基础

  延津县丰庄镇席村一处看似普通的麦田,打粮食可不简单,村民李长军指着地头的灌溉设备介绍说,这是能看见的,这底下还有预埋管道连着水井,每逢浇地,他可以用手机里安装的软件,“动动手指头”实现灌溉。

  李长军家的麦田在延津县去年建成的1.5万亩高标准农田之内,从涝能排、旱能浇的“基础版”,到智能设备带来的智能化“升级版”,河南省持续打造的高标准农田让众多种植户省时省力种好粮。

  目前,河南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进一步支撑粮食生产高产稳产。按照规划,到2025年,河南省将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300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此外,河南省还安排在14个省辖市39个项目县,按照亩均不低于3000元的投资标准和“五化”建设标准,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创建54万亩,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有好地,怎么产好粮,是特殊之年的关键。农技进田的创新模式,在河南各地纷纷“上演”。去年春耕春管期间,作为县里“特聘农技员”,滑县白道口镇种粮大户黄国兴每天都在“新型职业农民”微信群里做直播,指导农户做好线上春管。

  河南省农科院的农业专家则利用互联网,开设农技大讲堂,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用视频方式向全省农民传授知识。

  科技赋能用技术“武装”粮仓

  小麦亩产量超过600公斤,玉米“躲”过了强降水带来的减产损失,王海波流转的1000余亩耕地,凭借高效益,吸引当地众多种植户前来“取经”。丰产丰收的秘诀在哪里?王海波一语道破:用农业科技“组装”进田,规模化种植带来的“放大”效应。

  在邓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的科技支持下,他摒弃以往“一炮轰”的施肥方法,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需要科学用肥,合理搭配氮磷钾的用量,根据土壤测算还减少了氮肥的用量,施肥量少了,产量却并未受到影响。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免去了机械难以进地的烦恼,人工成本大大减少,同时更好的通风透光性,也保证了产量的提升。

  从高投入高产出转变为高产优质、节本增效,我省各地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着重把一系列农业技术进行组装,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绿色高效。通过“大户带散户”的农技推广模式,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享受到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农业科技。

  瞄准市场打造高效益粮仓

  多打粮,中原粮仓越筑越牢;打好粮,河南粮食生产“转身”向好。“每斤高出市场价0.1元,合作社的1.28万亩优质小麦,增产增收相当给力。”延津县石婆固镇河南金粒小麦合作社,得益于优质小麦品种“郑麦158”,收入大大提升。

  去年,延津县103万亩耕地,优质小麦占比超过一半。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团队在延津县建立优质小麦示范田,集中展示20多个优质小麦品种,从品种试验、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展开攻关,根据不同小麦品种的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探索适合的高效种植方式和模式,良种良法配套,让农民种上优质粮、种好优质粮。

  纵观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连年扩大,2019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1350万亩,59个县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适销对路,深受加工企业青睐的优质专用小麦,让企业买粮、农民卖粮都不再是难事,种植效益也不断提升,中原粮仓有粮,更能产好粮。(董豪杰)

责任编辑:王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