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看全国首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如何探新路
发布时间: 2021-05-22 00:51:12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一望无垠的种植基地里,近万亩籽粒饱满的油菜已丰收在望;匠心独具的大宋宫廷汝瓷老茶馆里,前来品茶、休闲的游人络绎不绝;村头的研学基地里,孩子们正兴致勃勃地体验生活,亲近大自然……

  5月18日上午,在全国首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宝丰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里,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这块过去被称为“无交通区位优势、无资源禀赋优势、无历史人文优势”的“三无”区域,如今是“全国文明村”“中国名优农产品示范基地”“中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示范区从成立到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走过了抱团发展、龙头带动、全面推进、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历程,也见证了宝丰县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做出的有益尝试。”全国首家县级乡村振兴综合性事务机构——宝丰县乡村振兴事务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说。

  近年来,宝丰县紧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目标,立足县域实际、大胆探索,通过设立全国首个县级乡村振兴事务服务中心、全国首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着力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久前举办的2020年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高度评价宝丰县“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宝丰县委主要负责人也荣获“乡村振兴卓越建树人物”称号。

  乡村振兴要敢想敢试,敢为人先。2019年,宝丰县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村共建、抱团发展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从商酒务、张八桥两个乡镇划出7个村,成立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

  “抱团发展,就是要通过优化土地格局,推进农地整合开发与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农文旅融合创新、三产联动发展。”示范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说。

  据介绍,示范区成立后,流转土地近万亩,打造油料作物、道地药材、观赏植物等七大种植示范基地,发展果蔬、食用油、中草药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并引入红色研学旅游、乡村康养度假游、休闲农业观光体验游,走上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数据显示,2020年,示范区游客量突破30万人次,农民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为统筹协调各部门,引导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向乡村振兴汇聚,2019年12月,宝丰县还率先成立全国首家县级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乡村振兴事务服务中心,积极筹建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并设立了2000万元乡村振兴基金,打造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一年多来,示范区先后引进培育了一鸣书居王堂精品民宿、伴耕伴读自然教育基地、鼎丰农业高科技示范园、龙泉生态农耕园等一大批农文旅项目。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打造乡村振兴“龙头”的同时,宝丰县注重整体推进,让“一村美”延伸到“连村美”,进而实现“村村美”。

  地处大山深处的观音堂乡林站石板河村曾是深度贫困村,近年来,这里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先后完成古建筑修复、花海景观、汝瓷体验馆等项目,并建设登山步道、玻璃栈道和垂钓中心,已发展为“全国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景区(点)”“全国乡村旅游行业青少年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目前,以观音堂林站为重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村退出,正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在乡村振兴中,我们必须注重‘木桶效应’,推动全面振兴,决不搞盆景、亮点。”宝丰县委主要负责人说。如今,以乡村振兴示范区为龙头,规划总里程50公里、涉及8个乡镇25个行政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已初具规模。全县321个行政村中,已建成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52个,达标村129个,发展特色产业村82个,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以上,其中赵庄镇大黄村成为全国最大的农村图书批发市场、全国最大的农村小商品批发市场,村民人均收入达3万多元。

  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宝丰县将全县村庄划分为城镇发展、积极开发、特色风貌、提升改造和引导迁建五种类型,引导发展特色不同的产业:马川新村规划建设面积3359亩、总投资4.5亿元的珍稀菌产业园,预计年产值达5亿元;西部浅山区发展的“宝丰梨”,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大营镇生产“网红”艾枕等三大类70多种艾制品,年产值达33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县域实际,不断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努力建设乡村强县,变乡村‘短板’为‘增长极’,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宝丰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责编:黄莎、辛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