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腾又一秋。站在三门峡“万里黄河第一坝”上放眼远眺,只见河水逐浪东去,青山相向而开。三门峡市是黄河入豫第一站,以此为起点,这条大河便开启了与河南的缘分——绵延711公里,流经9市1区,泽被千家万户。
人类自古择水而居,黄河流域亦是我省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密集区,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一度尖锐。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抓好大保护、协同大治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除“四乱”陈年积弊,高效推进“百千万”黄河生态保护治理试点工程,以“四水同治”协同推进黄河流域治理,一幅生态宜居、绿意盎然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南裹头是郑州著名的黄河景点,曾以渔家乐闻名。生活在附近的人最先感知南裹头的变化:从前,这里河上“漂浮”着渔家乐,岸边是农家乐,滩涂上是鸡鸭鹅,几乎让黄河不堪重负;如今,这里已建成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郑州黄河滩地公园,每到周末游人如织。
南裹头的巨变只是河南推进黄河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彻底清理整治黄河流域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河南探索出了“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形成了河长办与检察院等部门定期协商、移交问题线索、发出检察建议、督促问题整改和整改核查一套完整的生态问题处置体系。截至今年4月,全省排查认定的594个黄河流域“四乱”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黄河回归自然“静谧”。
黄河治理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只有不断提升流域内生态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使水清岸绿成为常态。
为此,河南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全力以赴“保”,系统全面“治”。《2020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关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相继出台。去年3月,河南省“百千万”黄河生态保护治理试点正式启动。扮靓母亲河,对黄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打造集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高效农业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廊道样板,成为我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一年多过去了,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开封百里黄河生态廊道满眼皆是青翠。这里集步道、自行车道、文化驿站、公共服务设施于一体,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滔滔黄河两岸,未来美景皆如斯。按照规划,河南将在黄河部分河段堤外建设宽约500米、面积10万亩的生态廊道示范段,一道绿色屏障正以黄河为“轴”全面铺开——
郑州通过“低滩自然恢复、中滩生态重构、高滩修复利用”,让黄河生态之美渐次展现;洛阳深入推进“四河三渠”综合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开封以黄河大堤为轴,以文化展示、生态展示为线,建设遗址文化生态带、治水历史文化带、休闲文化研学带,15个景观节点步步成景;新乡以花园、菜园、果园、游园“四园”建设为重点,实施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预计到今年年底,黄河南岸生态廊道全线贯通。
黄河生态环境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
水更清了。去年,我省黄河干流水质持续达标,18个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占比94.4%,省辖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
天更蓝了。去年,我省黄河流域9市1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6%,优良天数为228天,同比增加44天。今年以来,9市1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8.5%。
鸟更多了。去年冬天,16只白天鹅飞至柳园口黄河游览区越冬;今年初夏,上万只崖沙燕来到黄河洛阳段南岸的崖壁上筑巢安家;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在洛阳、三门峡等地频频露面……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正成为母亲河的新标签,也将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添上美丽注脚。黄河,正在成为一条幸福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