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鹏宇 通讯员 宗永刚 李慧娟
文明,城市的底色;文明,城市进步的标志;文明,城市发展的灵魂。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人们深深地体验着身边令人欣喜的变化,一个个造型新颖、创意十足、印有“新时代濮阳精神”的红色宣传标牌如红宝石撒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缆线治理过的老旧小区安全、方便、干净、整洁……
“获得感、幸福感”是城市文明创建的试金石。对老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才是增强幸福感的“源泉”。
近年来,华龙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惠民利民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聚焦群众呼声与关切,统筹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城市品位有了新展现、城市品质有了新提升、城市颜值有了新高度。
创建走在前 实干作表率
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成为创建最强音。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2021年,华龙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注重城市环境建设,更注重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久久为功,拥抱幸福。
华龙区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勇气,“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劲头,整合攻坚办、文明办、爱卫办等职能力量,由区委常委、副区长任乡镇(街道)第一书记,担任创建第一责任人。实行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干部任街长、巷长、段长等制度,在打赢全市全国文明城市复审“大硬仗”中走在前、作表率。
对标对表找准方向,统筹城管、环卫、环保、公安等平台,全面打造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立区直单位常态化下沉帮扶、青年突击队等机制,华龙区68个区直机关单位5000余名干部职工,全部沉到“底”,沉到一线,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充分运用好退休党员、社区物业、民兵连、文明志愿者“四支队伍”力量,全面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文明度。
守正出新招 创建惠民生
文明城市不仅只有华丽的外表和质朴的内涵,更要得到百姓认同和参与。华龙区充分人民发扬“主人翁”精神,变“要我创建”为“我要创建”,汇聚起创建的强大合力,让城市展现无限的精彩。
群众关注的,就是我们要做的。继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亮化工程后,华龙区坚持以提高群众幸福感为目的,着眼老旧小区私搭乱建和飞线现象,多部门联合开展强电、弱电乱线治理,还群众一片干净蓝天。
“这个小区是老旧小区,一抬头各种线像是蜘蛛网,密密麻麻的,很乱,现如今小区的飞线都绑捆在一起、规范化了,小区的天也干净了。”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充电问题,华龙区消防大队联合供电局为居民安装电动车充电桩,既解决了乱扯线的问题,也为居民提供了充电方便。
城市环境关乎市民幸福指数,在城市建设中,华龙区下大力度对58条主次干道、105条背街小巷、1500万平方米的城乡环境卫生精细化作业管理,达到了“双十标准、以克论净”。投资200万元,配置2000个不锈钢果皮箱,投资300万元,新增600辆电动保洁车、20辆高压冲洗车,投资300万元,改造提升10座公厕、10座垃圾中转站,公厕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达到了国家二类公厕标准,智慧公厕、垃圾站、车辆监控并入数字化调度中心,实现了智能监管,彰显出城市文明新高度。
服务有温度 真情暖人心
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明交通、文明停车、文明用语、文明用餐……早已成为华龙区居民的习惯。
“今天,我的电动车安上了车牌,有户口了。”华龙区大力响应濮阳市关于电动车集中上牌工作,居民在社区即可完成安装,通过源头登记、路面联合整治、社会联动治理等措施,全面实现电(机)动三轮四轮车管理规范化。贴心的服务,让道路更安全,让居民更文明。
手持小红旗指挥交通;规劝商户不占道经营;背街小巷里捡烟头、拾纸屑......他们是党员,是普通群众,是政务工作者......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红马甲”。
他们以实际行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城市“文明指数”。汛情就是命令,防涝救灾就是责任。华龙区志愿者3500余人,到路口、社区开展救灾排查。在路口搀扶老人过马路、救援抛锚车辆;在社区走访入户,查看家庭受灾情况。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华龙区依托11个乡镇(街道)、168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积极组织文艺“教你一招”、心理咨询、中原家风、关爱儿童、弘扬孝善文化、讲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等宣讲队,开展防溺水知识、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讲诚信、懂孝道、知感恩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讲活动。
“梅花朵朵颂党恩”绘画展、“群星耀龙都”戏曲进校园、线上培训古琴艺术……一件件暖人心的文明举动,一场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站在华龙大地“拥抱幸福”。
随风入夜,润物无声。从“一处美”变“一片美”,从“环境美”变“生活美”,从“外在美”变“内涵美”。如今,每一个华龙儿女都在向往和追求讲文明、尊道德的生活,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日夜兼程,朝着更高目标阔步前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鹏宇 通讯员 宗永刚 李慧娟
文明,城市的底色;文明,城市进步的标志;文明,城市发展的灵魂。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人们深深地体验着身边令人欣喜的变化,一个个造型新颖、创意十足、印有“新时代濮阳精神”的红色宣传标牌如红宝石撒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缆线治理过的老旧小区安全、方便、干净、整洁……
“获得感、幸福感”是城市文明创建的试金石。对老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才是增强幸福感的“源泉”。
近年来,华龙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惠民利民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聚焦群众呼声与关切,统筹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城市品位有了新展现、城市品质有了新提升、城市颜值有了新高度。
创建走在前 实干作表率
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成为创建最强音。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2021年,华龙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注重城市环境建设,更注重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久久为功,拥抱幸福。
华龙区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勇气,“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劲头,整合攻坚办、文明办、爱卫办等职能力量,由区委常委、副区长任乡镇(街道)第一书记,担任创建第一责任人。实行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干部任街长、巷长、段长等制度,在打赢全市全国文明城市复审“大硬仗”中走在前、作表率。
对标对表找准方向,统筹城管、环卫、环保、公安等平台,全面打造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立区直单位常态化下沉帮扶、青年突击队等机制,华龙区68个区直机关单位5000余名干部职工,全部沉到“底”,沉到一线,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充分运用好退休党员、社区物业、民兵连、文明志愿者“四支队伍”力量,全面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文明度。
守正出新招 创建惠民生
文明城市不仅只有华丽的外表和质朴的内涵,更要得到百姓认同和参与。华龙区充分人民发扬“主人翁”精神,变“要我创建”为“我要创建”,汇聚起创建的强大合力,让城市展现无限的精彩。
群众关注的,就是我们要做的。继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亮化工程后,华龙区坚持以提高群众幸福感为目的,着眼老旧小区私搭乱建和飞线现象,多部门联合开展强电、弱电乱线治理,还群众一片干净蓝天。
“这个小区是老旧小区,一抬头各种线像是蜘蛛网,密密麻麻的,很乱,现如今小区的飞线都绑捆在一起、规范化了,小区的天也干净了。”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充电问题,华龙区消防大队联合供电局为居民安装电动车充电桩,既解决了乱扯线的问题,也为居民提供了充电方便。
城市环境关乎市民幸福指数,在城市建设中,华龙区下大力度对58条主次干道、105条背街小巷、1500万平方米的城乡环境卫生精细化作业管理,达到了“双十标准、以克论净”。投资200万元,配置2000个不锈钢果皮箱,投资300万元,新增600辆电动保洁车、20辆高压冲洗车,投资300万元,改造提升10座公厕、10座垃圾中转站,公厕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达到了国家二类公厕标准,智慧公厕、垃圾站、车辆监控并入数字化调度中心,实现了智能监管,彰显出城市文明新高度。
服务有温度 真情暖人心
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明交通、文明停车、文明用语、文明用餐……早已成为华龙区居民的习惯。
“今天,我的电动车安上了车牌,有户口了。”华龙区大力响应濮阳市关于电动车集中上牌工作,居民在社区即可完成安装,通过源头登记、路面联合整治、社会联动治理等措施,全面实现电(机)动三轮四轮车管理规范化。贴心的服务,让道路更安全,让居民更文明。
手持小红旗指挥交通;规劝商户不占道经营;背街小巷里捡烟头、拾纸屑......他们是党员,是普通群众,是政务工作者......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红马甲”。
他们以实际行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城市“文明指数”。汛情就是命令,防涝救灾就是责任。华龙区志愿者3500余人,到路口、社区开展救灾排查。在路口搀扶老人过马路、救援抛锚车辆;在社区走访入户,查看家庭受灾情况。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华龙区依托11个乡镇(街道)、168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积极组织文艺“教你一招”、心理咨询、中原家风、关爱儿童、弘扬孝善文化、讲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等宣讲队,开展防溺水知识、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讲诚信、懂孝道、知感恩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讲活动。
“梅花朵朵颂党恩”绘画展、“群星耀龙都”戏曲进校园、线上培训古琴艺术……一件件暖人心的文明举动,一场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站在华龙大地“拥抱幸福”。
随风入夜,润物无声。从“一处美”变“一片美”,从“环境美”变“生活美”,从“外在美”变“内涵美”。如今,每一个华龙儿女都在向往和追求讲文明、尊道德的生活,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日夜兼程,朝着更高目标阔步前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