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东 周 蜜
晚秋时节,走进位于萍乡城郊的福田镇,红瓦白墙、老树庭宅、篱笆藤蔓、溪桥流水之景交相辉映,现代农业与科技配套交融交织……一曲乡村振兴的新田园牧歌,正在福田大地上唱响。
农渔之歌:人欢鱼跃农机忙
“自2018年起,我们种下近400亩油菜作为扶贫项目,15户参与种植的农户每户增收了1200元。”在错落有致的长塘村,村党支部书记熊明介绍说:“我们又因势利导,全面开展房相改造和垃圾分类,因地制宜发展中药药材,带动周围乡下饭、江洲农庄等农家乐产业发展。”
走进位于双源村的三江生态合作社,鸡舍里10000余只蛋鸡正在有序进食。和其他养殖场不同的是,这里蛋鸡的食物均由中药材炮制而成。返乡创业的企业负责人姚明乐滋滋地介绍说,现场合作社日产“福田福蛋”达4500多颗,当日的产品足不出镇就售罄。合作社计划再新建6栋鸡舍力争年养殖规模达15万只以上。
走进福田镇源友合作社,柚农正在采摘成熟的蜜柚。村党支部书记王金辉介绍说,双源村充分利用土地优势,引导农民发展蜜柚、杨梅、西瓜、梨瓜等水果产业,探索“村集体+脱贫户”的模式,带领村民利用荒山荒地种植果木,带动200余户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位于战山村和边塘村之间的“红鱼文化村”,千亩鱼塘星罗棋布、白鹭群飞。福田镇依托水生态优势,全力打造标准化鱼塘、垂钓、餐饮、观赏平台,鼓励脱贫户发展红鱼养殖产业,并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兴建农家乐、从事物业配套服务和现代种养。目前,已发展规模畜牧水产养殖户102户,农家乐25户,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户户均增收逾5000元。
“我们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通过全面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全镇764名脱贫户成果持续得到巩固。已脱贫‘摘帽’的大宇村,种植的秋雪蜜桃今年挂果,为乡村振兴开了甜蜜的好头。”福田镇党委书记刘锦红说,“今年,我们又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支持战山红心猕猴桃、福田社区草莓、福田村麻梨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N+1联片发展。今日的福田,山川秀丽、物产丰足,处处蓬勃着乡村的时代气息、火热的丰收旋律。”
农人之歌:田园荫蔚雁来归
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福田镇在“就业、创业、产业”富民渠道上着力家乡的发展,吸引众多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年轻人,叫响“青春作伴好还乡”。
2020年村“两委”换届中,福田镇新当选的村(社区)“两委”成员中,就有6名是从外地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成为福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协晟鞋业等镇龙头企业广泛开设扶贫车间,以“政府+企业”的模式带动脱贫户、边缘户就业,提供公益性岗位100多个。三江生态合作社先后聘用当地农民100多人次到农舍工作,并向脱贫户传授养殖方法,带动60余户家庭从事畜禽养殖。
战山村科发种养专业合作社、边塘村邦民水产养殖合作社继续为200余名村民提供工作机会。连陂村助残扶贫基地依托鸡鸭牛羊养殖,给20户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并参与年底分红。今年,助残基地在获得财政资金的扶持后扩大规模,新增受益人群12户。
福田镇还积极邀请县农业局、科技局等专业人员,建立了一支科普宣传志愿者队伍。26名“科技特派员”扎根沃野,让科技农业的音符谱,飘荡在田野大地上。
乡风之歌:文明和谐民风淳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还要让其唱响“新曲子”。福田镇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民俗文化馆,开展“移风易俗”等活动,奏响乡风文明的和谐之歌。
在边塘村民居改建而成的民俗文化馆内,一件件与小镇生产生活、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息息相关的老物件、旧照片,让村民们清楚地了解福田的发展历程和时代变迁。墙上,商周遗址——田中古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面具等照片十分显眼。福田籍名人彭康、喻宜萱的介绍依次排开。在罗家祠堂,贴有家风家训长廊引人注目,“善行义举榜”传递着人间温情。
扶贫先扶志,振兴先正风。福田镇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全镇11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有文化广场、文化走廊、农家书屋、村党群服务中心,组建政策宣讲、助学支教、文化文艺、科学普及、医疗建设等5支志愿服务队伍。结合“移风易俗”活动,各村全覆盖建立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明山村坚持教育兴村,2000余人的小山村近年来走出大学生314名,硕士研究生28名,博士3名,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学子之乡’。”在福田镇明山村的“学风促民风馆”,村党总支副书记刘海红说,“在明山,学风就是民风转变的具体成果,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让农村工作更好开展。”
与此同时,福田镇利用大地红之夏、文化下乡等文艺活动的“百花齐放”。在农家书屋为孩子们讲故事的罗水连、用法律武器帮助困难群体的律师彭华……一个个“萍乡好人”不断涌现,也让福田镇乡村振兴的田园牧歌新风扑面、雅韵不断。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