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游 静
金秋时节,赣鄱大地处处田园丰盈、五谷丰登,农业农村一派全新的发展面貌。
感恩奋进,担当实干。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一强省、一基地、走前列”的目标,坚持抓有效衔接“固成果”、稳产保供“守底线”、富民产业“促兴旺”、乡村建设“美环境”、农村改革“添动力”、乡村治理“促和谐”,加快推进江西农业农村现代化。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业总产值2405.2亿元,同比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5元,增长11.3%。
紧扣高质量,千方百计做优农业
“立政之本则存乎农”。
“现在解决了水难灌、涝难排、路难走的难题,可以使用大型机械直接耕种,省时省力,我流转的土地面积由200亩增加到现在的1100多亩。”在永修县虬津镇,村民黄明向记者讲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的不同:以前田面高低不一、田块大小不等,机械难进,旱涝靠天……黄明还向记者算了笔账,如今,每亩高标准农田减少人工、机械及化肥农药成本150多元,同时也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亩均增收近300元。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生动缩影。从2017年至2020年,我省统筹整合资金360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79万亩,新增耕地率超过1.1%,耕地质量等别平均提高了0.5个等,亩均可增加粮食产能100斤以上。该项工作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这五年,江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高效经济作物快速发展,科技支撑水平明显提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让农民挑上“金扁担”。五年来,全省各地加快推进“以机换牛”“以机代人”,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效。到2020年底,全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99%,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1.31%,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9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
让农业“绿”起来。“2016年以来,每年安排2000万元以上,开展各类农产品检测18万批次以上,全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由2016年的96.8%,提高到2021年的98.1%……”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局局长刘晓斌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
五年来,作为全国两个之一的“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我省加快打造“产地清洁、生产规范、产品安全、质量过硬、品牌知名、消费推崇”的全国优势特色农产品,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持续健康发展树立了典范。据统计,我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10个,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46个,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3482个,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8个、面积854.3万亩,全国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面积19.39万亩。
全域化、品质化、长效化,精益求精做美农村
农村路好走了,墙干净了,文化广场热闹了……五年来,赣鄱大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秀美乡村越来越多。2019年,我省159个村庄入选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千村万寨展新颜”活动,入选数量全国第一。2020年,在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短视频擂台赛”中,我省6个村庄入选,占全国入选村庄总数的五分之一。
在鹰潭市余江区潢溪镇渡口村,记者看到40项物业服务事项,每一项都列出了时间安排、工作频率、具体要求、收费标准、服务人员、联系方式,村庄环境被村民称赞为“处处有人管理、事事有人监督”。2019年,当地引进专业公司,采取“物业进乡村”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模式,实现村庄环境全力推进、全域整治、全民参与。
村村美丽风景如画。五年来,我省坚持“三化”,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乡村振兴全面提速——
聚力“全域化”整治。目前,全省75%的村组完成“七改三网”整治建设,82个县实现城乡环境“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建成村庄污水处理设施5778座。
聚力“品质化”提升。大力开展美丽宜居示范创建,累计创建39个美丽宜居示范县、348个美丽宜居乡镇、4290个美丽宜居村庄、37万余个美丽宜居庭院和309条美丽宜居示范带。
聚力“长效化”管护。在全国率先提出“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由省市县乡共同为每个行政村每年筹集5万元管护经费;创新搭建“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5.6万个村庄纳入省级监管范围,长效管护工作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五年来,从“改面子”到“改里子”,让乡村面貌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按照“提升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水平,在增进老区人民福祉上走前列”的要求,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先后涌现出崇仁县一户一位“法律明白人”、新余市“颐养之家”、大余县“殡葬改革”、寻乌县“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等一大批乡村治理先进典型,不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推动有机衔接,多措并举富裕农民
走进信丰县小江镇新庄村蔬菜基地,58岁的谢旱英正在给辣椒苗吊绳子、除草,她告诉记者:“我在基地打临工,平时还能照顾孙子孙女,不耽误家里的农活,一年能多赚到5000多元。”据悉,当地探索形成“党建+产业+村集体经济”强村帮弱村联合发展模式,通过流转土地、筹资建设了120亩大棚基地,每年为5个村的农村集体经济增加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五年来,我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全省农民口袋越来越鼓、笑容越来越多。来自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5元,同比增长11.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年来,我省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全省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近400万户、户均增收3800元左右;创新开展“财政惠农信贷通”,累计贷款772.16亿元,累计受益户数达15.43万余户;2020-2021年度,14个县(市、区)的特色农业价格保险试点,为参保农户减少损失3240余万元,2021-2022年度试点范围拓展到30个县(市、区)。
当前,“三农”工作步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全省上下保持接续奋斗态势,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强化返贫监测。开发“江西省防返贫监测平台”,对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及时预警。目前,全省累计识别监测对象2.8万户、9.6万人,通过分类帮扶,78.9%已经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巩固帮扶成果。继续推行“五个一”产业发展模式,全省4.96万个经营主体直接带动27.42万户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增收,1.43万个帮扶产业基地带动16.02万户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增收。
强化有效衔接。下达2021年度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8.73亿元,安排巩固拓展和有效衔接项目2.53万个,开工率达98%。推动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派出驻村工作队5290个,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5991人。
赣鄱沃野展新貌,乡村振兴再出发。赣鄱儿女昂扬奋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奋力描绘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