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红卫农场智慧农业控制中心,终端服务平台能够连接农场每一名种植户的手机终端,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步骤,就能完成农场种子、化肥统供的线上订购。然后工作人员将种子、化肥送货到家,方便又快捷。
今年红卫农场全面推进智能化、无人化和集约化备耕生产。红卫农场农业科科长何培雄说,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和空天地一体的农情监测系统,可以制作出水稻生长的专题图,也就是施肥的专题图,能够节约肥料7%左右,使水稻增产5%左右。
2020年,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3%,科技在中国农业生产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在中国的田间地头,更多种子装上了“中国芯”。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农民崔明种了30多年地,今年他准备种100多亩水稻,品种是“绥粳18”。“去年种的这个品种,亩产量达到1200斤。”
但在10多年前,崔明所在的地区,缺少水稻主栽品种,仅有的一些水稻品种品质优,但易倒伏,产量低。为解决这一难题,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品质育种研究所所长聂守军带领团队,经过多年努力,选育出一系列优质、多抗新品种。
“通过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品种,有效提高了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从源头上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聂守军说。
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干旱、台风、病虫害等影响,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3390亿斤,中国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
2021年是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第一年。农业农村部提出,要确保各省份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确保总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中国连续6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尤其是去年实现“十七连丰”,增添了抗疫和发展底气,在满足自身粮食需求、减少口粮进口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加小麦、大米出口,减少全球饥饿人数,为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作出中国贡献。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