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沐浴脱贫攻坚胜利的喜悦,人民安居富足、生态靓丽壮美、宽街深院成排、宜居宜商宜游……如今,从最南的华岭山巅到最北的土高秀塬,行走在会宁广大农村地区,一个个洁净美丽的乡村渐次铺展,正成为农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最好诠释,生动表达。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新起点上,会宁县日趋呈现出了产业升级、乡村美丽、农民富足的“三农”发展新格局,这里,在时代发展的新风里,“颜值与气质兼修”“内在与外貌并重”,这里,正在掀起了一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
焕新:扮靓乡村颜值增气质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乡间村道曲径通幽、大棚成行风景如画、农家小院精美舒适……。笔者日前在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村看到,造型别致的村文化广场上人流熙熙攘攘,或闲谈、或跳舞、或下棋,从人们的笑脸上折射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放眼望:杏林吐露枝芽、田间春耕正忙、古堡依旧沧桑,一幅幅清新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
“环境变化好大,前两年,这附近还是一片开阔地,现在是整洁的新农村,乡间小路早已铺上了水泥,路边也种上了很多绿植,最近几年又大力发展乡村公益旅游,厍弆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立雄高兴地说道。以前大家普遍比较贫穷,村里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差,垃圾乱扔,污水乱倒。现在搬到新家,房子盖得漂亮,处处打扫得干净,大家靠着发展乡村公益旅游也挣了钱,日子真是好了!
在打赢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大沟镇依托厚重的乡土文化资源,大力发掘内生潜质,积极探索发展乡村公益旅游,成为会宁县美丽乡村建设先行先试的一个见证。近几年来,会宁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体谋划、一体部署,同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燎原成势。
于是: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才展现出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紫香·童家湾”的婉约、“谷仓·田家坪”的饱满、“书香世家·山背后”的深邃。扬帆:发展特色产业强支撑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
每年4月份,沿着大墩村盘旋的山路蜿蜒而上,路的两旁油菜花肆意开放。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中黄灿灿绵延几公里的油菜花错落有致,与南峪川成排的蔬菜大棚相互映衬,如一块块黄绿相间、层次分明的地毯。据中川镇负责人介绍,他们这几年积极抢抓乡村旅游政策机遇,整合项目资金,美化人居环境,硬化村组道路,盘活生态资源,延伸红色乡村旅游,全力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如今:放眼处去,这片希望的土地上一片片望不到边的大棚银光闪闪。大棚内,菜苗吐翠,长势喜人。棚里棚外,到处是忙碌的农民、到处是蓬勃的生机。而不远处,白墙青瓦的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蜿蜒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田间劳作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
据了解,会宁县着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县域整体谋划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优化产供链条,构建大种大养大龙头,突出大农大旅大商流,坚持在乡村旅游中找准产业发展发力点。通过种大棚、种药材,搞养殖,大力发展多元特色富民产业,让普通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铸魂:扎根故土情怀留乡愁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洗尽岁月的风尘,遥望故乡的大山,一个“土气”斑斑、“朝气”满满的故事,就这样悄然涌上了心头。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据了解,近年来会宁县以农耕文化和乡村记忆为主线,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为追求,通过民俗文化断片化、重塑化、并与时代特色有机融合,积极打造“红色圣地游、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三大会宁品牌。洗涤岁月的尘埃,星光永不负追梦人。2020年,会宁县先后荣获甘肃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2020中国城市品牌形象百优县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
大沟深处杏花村·厍曲。这几年,借助这里千百年来留下的古城、古堡、古营盘、古学窑、古石碑,一幅以留住古老记忆、美丽乡愁和感悟历史为主题的乡村公益旅游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紫香·童家湾。一个很迷人的童话小镇。这里大河、古道环抱,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桃源梦想,在这里可以远离喧嚣、在寻觅中感悟本真的童趣,留住久违的乡愁。
谷仓·田家坪。在丰收的喜悦里驻足眺望,我们能够看到颗颗饱满的成就,农家整洁的庭院。这一刻,我们把自己融入了这里的山水之间,兴致盎然、春风拂面。“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游子在守望着家园,故乡在记录中变迁。沉睡的记忆,在一个个生动的乡村符号下,被唤醒的栩栩如生、跃然动人。如今,在会师大地上,乡村振兴的号角早已嘹亮,奋进的凯歌愈发铿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