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公共服务“三大短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聚焦农村水、电、路、电力、通信设施等短板弱项,整合各类资金12.95亿元,持续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补齐农村交通短板,投资2.5亿元,新建72个生态停车场,改造提升26条、62.23公里农村公路,新建“四好农村路”35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9公里,全市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运班车率均达100%,50户以上自然村通路率达100%;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投资6.87亿元,启动涉及2.95万户、9.2万人的城乡统筹供水二期工程,有效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7%、供水保证率达95%以上、水质达标率达98.17%;完善农村电力通信设施,全市农村实现动力电、4G信号、广电网络全覆盖。
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顺利通过省州考核验收,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及改建行政村公厕87座、无害化卫生户厕6178座,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1座以上无害化卫生公厕实现全覆盖,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85.7%;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镇压缩转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治理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均达100%;延伸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全市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95%的行政村、84.2%的自然村实现生活污水收集或资源化利用;不断加强村庄规划管控,全面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阶段性任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村庄清洁、农村危旧房集中拆除、农村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四大行动”,扎实整治村庄“五堆十乱”,持续改善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村庄,全市所有自然村均达到一档及以上标准,9个乡镇、64个行政村创建为卫生乡镇、卫生村,大建旁、南五里桥荣获2020年度省级美丽村庄称号。
着力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以稳岗保就业为重点,稳步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抓实稳岗保就业,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招聘,提供就业岗位5109个;开发各类公岗3150个,拨付补贴1344.54万元;建成20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4540人;开展技能培训9000多人次;发放稳岗返还等各类补贴3342万元,稳定5.3万个企业岗位,助力企业复产复工。稳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持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保障教师待遇,有效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问题,全市农村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51.0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4.4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稳步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完成66所村卫生室健康扶贫达标建设。稳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残疾人康复及老人供养托养设施建设。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