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聚力稳住农业基本盘,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努力谱写乡村振兴吉林篇章。
谈到今年农业农村的具体工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对记者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吉林省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还要在稳定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上持续用力,在促进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上重点扶持,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突出要做的就是:
平稳有序推进帮扶政策优化调整。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一律不退不变。结合吉林省实际对主要帮扶政策进行梳理,逐项优化调整,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采取预防性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的措施,强化监测对象分层分类帮扶,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动态清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加强产业就业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强化兜底保障;对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或家庭重大变故的家庭,实行“一事一议”帮扶救助。
持续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统筹推动现有扶贫产业融入乡村特色产业总体布局,继续加强脱贫地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高标准农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消费帮扶行动,强化返乡创业基地建设。
集中支持重点帮扶县、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全省确定12个县(市)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在1489个脱贫村中每年选择300个村创建三A级标准示范村,在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推动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发展。
其次是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农业是吉林的最大优势,吉林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调出量居全国第三位,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明确指出:“吉林作为粮食主产省,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省委、省政府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始终保持这根弦不放松。又专门出台了《关于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加强粮食生产的若干措施》和召开了粮食生产暨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作出部署。
突出抓好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禁超标准占用耕地建设绿色通道,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及挖塘养鱼、非法取土等破坏耕作层行为。将市县粮食播种面积指导性计划完成情况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按照国家要求,我们已经向各市县下达了粮食播种面积目标指导性计划,达到8550万亩以上,比上年增加近30万亩以上,主粮玉米、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7500万亩以上。
保障重要副食品供给。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冬季“菜篮子”生产保障基地、北方优质夏菜南运基地、长白山山野菜食用菌基地建设。健全生猪产业有序发展长效机制,鼓励生猪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年底存栏达到960万头。实施“秸秆变肉”标志性工程,扩大“粮改饲”、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启动1000万头肉牛建设项目,全力打造肉牛产业集群。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落实国家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统筹推进省市县三级编制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合推进、分期建设,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内实施农田土地平整、有机肥播撒及田间机耕路、灌排渠道、农田电网等综合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做好2021年度建设任务分解下达、项目审查审批及工程开工建设等工作,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万亩。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科技支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加快省内共性、关键和实用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与应用进程。大力推进数字农业技术创新,加快农业发展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大力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健全符合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和特点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强化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到2025年全部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高端农机装备研发制造,调整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急需的农机品种和高端智能农业设备纳入补贴范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