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绿油油的稻田阡陌纵横,延绵数里,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在先进科技助力下,广西桂平市石龙镇新村永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稻田早已披上绿装,青嫩的秧苗在春光里摇曳,婀娜多姿。
开春以来,八桂大地天气回暖,农户们不负春光抢农时,春耕备耕的号角正在田间地头吹响。
石龙镇新村是广西桂平市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最高的村之一。在永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带领下,新村水稻种植面积有6000多亩,机耕作业率达100%,机插和机收作业率在95%以上。目前,该社拥有各种农机设备400多台(套),能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和稻谷烘干、加工、购销、贮运“一条龙”服务,加工的优质大米销往广东、河南等地,水稻生产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
广西是全国甘蔗种植大省区。在崇左、百色、贵港等甘蔗种植区,放眼望去,一垄垄整齐的田地,一片片茂密的蔗林,农机轰鸣声中,蔗林里的黑科技也不甘示弱。
“与人工相比,机械的砍伐速度是人工的30倍,费用只是人工1/10。”谭宏强是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甘蔗高产高糖示范基地负责人,据他介绍,这些年基地“小块拼大块”后,要的是以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经营规模化利于机械化耕作,更利于水利自动灌溉”。
2014年,广西出台鼓励发展高产高糖甘蔗基地政策,各地农村服务合作社广泛发动农户重新丈量土地,确认田亩面积,签订预流转协议,把连片土地整体流转给老板。“仅土地租金每年每亩收益就有1000元左右,大伙积极性高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露美村村民黄大有说。
在政策引导下,广西来宾市武宣县博盛农机合作社在部分贫困村设立了10个甘蔗“双高”实验示范地块,结合良种良法技术,使甘蔗亩产量从5.5吨提高到7吨,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为节本增效,合作社利用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安装北斗终端设备的农业机械133台,利用智能植保无人机开展水果、水稻、甘蔗植保作业,开展信息化管理,由“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
为全力推广机械化种植,广西农机中心近日在南宁举办了全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现场推进会。会上,旱地激光平地机、水稻精量直播机、履带自走式旋耕机、无人植保机、无人机播种等先进的水稻春耕生产黑科技集中亮相,令现场观摩人员赞叹不已。
“水稻生产必须依赖于全程机械化,才能真正做到节本增效。”广西南宁市宾阳县联丰农机合作社社长郑成功说,他创办的合作社现拥有自流转土地1700亩,日前刚购入了4台在现场会上演示的新型插秧机。据郑成功介绍,在相同条件下,机械化插秧的谷穗长度比人工抛秧长3至5厘米,可有效提升水稻单亩产量。
在广西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打捆机在清收蔗叶,无人机在喷洒农药,耕种一体的拖拉机在北斗导航系统的帮助下开出一道道笔直的田垄。
“以往人工操作开行弯弯曲曲,不利于机械管护与收割。”广西来宾市金凤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莫大强说,公司目前流转近6000亩土地种植甘蔗,在众多黑科技的助力下,耕、种、管、收各环节已实现全程机械化。
服务为先,让农户们更轻松地玩转黑科技。今年3月,广西相继举办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和广西“农机3·15”活动。广西农机中心副主任江垣德介绍:“广西将深入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农机跨区作业由机收向机耕、烘干等领域拓展。”
江垣德表示,广西将通过农机补贴、作业补贴等方面对先进机具给予支持,鼓励农机企业落户广西,农技人员深入合作社宣传水稻生产的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广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多举措为春耕保驾护航。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