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中国种 河南芯 小麦种子看河南
发布时间: 2021-01-12 00:00:00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部署了今年要抓好的8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种业大省。截至目前,我省在农作物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小麦、花生和水稻等作物品种培育全部为国内自控,但部分蔬菜作物一旦进口渠道受制,很可能陷入无种源可用的境地。

  如何从种业大省升级为种业强省?记者通过探访有关部门、育种专家以及种粮大户,盘点省内的重要农作物种子育种现状、特点优势以及发展方向,以期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小麦是全世界分布范围最广、河南第一大农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河南小麦自主育种水平如何?小麦品质如何?怎样进一步提升种业发展水平,更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量质领先小麦种“群星闪耀”

  “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外销量均居全国首位。”1月7日,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表示,作为全国小麦第一大省,我省育成小麦品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领先水平。

  他介绍,目前我省从事小麦育种的单位和个人有150余家,数量上远超其他省份。2009—2019年期间,我省共有102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占全国的近1/3。特别是2014年以来,我省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一直稳居全国首位。

  从应用面积来看,我省育成的“豫麦13”“郑麦9023”“矮抗58”“郑麦366”“郑麦7698”“周麦22”“百农207”“郑麦379”等多个品种年应用面积均在1000万亩以上,大面积应用的品种数目居全国首位。2009年以来,我国小麦育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共11个,河南就占据5个。

  这其中,“豫麦13”为我省夺得了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郑麦9023”连续6年推广面积全国第一,并出口到新西兰,实现了我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突破”,于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矮抗58”年应用面积最高超过4300万亩,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亿亩,于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伴随着小麦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小麦单产和总产连年攀新高,单产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3公斤发展到现在的441公斤,是世界小麦单产的2倍。近年来,河南小麦单产水平一直居全国首位。”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委员会主任周继泽介绍。

  技术引领走向分子育种

  小麦从播种到收获,要经过240天左右的时间,历经寒冬酷暑。而小麦育种,从开始杂交算起,一直到新品种稳定、品种审定,再到大面积推广,至少需要十几年时间,过程十分漫长。

  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是我国较早开展优质小麦育种的单位,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育成小麦新品种52个,其中国家审定品种2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1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5亿亩。

  “河南的小麦科研可以说是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全国领先,”雷振生时常感慨:20世纪80年代,他刚从事小麦育种工作,科研条件非常简陋,连基本的仪器设备也很缺乏,主要靠“一把尺子一杆秤”“牙咬眼瞪鼻子闻”。经过几代小麦育种人的不懈努力,技术手段大为改进,如今已进入仪器精准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阶段,向分子育种阶段迈进。

  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周正富博士说,综合运用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航天诱变、面团流变学等技术,我省培育出一批产量高、抗病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并开发出多个小麦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被国内外育种单位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效率。

  以省农科院为例,育成了优质强筋高产小麦品种“郑麦366”,其烘焙品质与美麦DNS相当,深受粮食加工企业认可,累计应用面积超1亿亩;育成了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郑麦7698”,引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产量迈上亩产700公斤的台阶;育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郑麦379”,已连续3年成为河南种植的第一大强筋品种。

  育繁推一体呼唤“种业航母”

  作为农业大省、种业大省,我省拥有种子繁育基地430万亩左右,年产小麦种子18亿公斤以上,除满足本省需求外,每年还向湖北、安徽等省外调5亿公斤左右。

  在新品种推广上,近3年,我省共有国审、省审小麦品种258个,另有引进品种131个,但单品种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的只有24个,这说明符合市场需求、能够大面积推广的拳头品种较少。

  我省小麦育种水平虽然领先,但种子企业存在小而散、品种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至今没有一家在主板上市,更没有在国内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认为,要加快培养一批种业龙头企业,探索科企深度融合实现方式,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积极推进产业化应用,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安阳县广源合作社负责人吴章对雷振生连连点赞。前几年,在雷振生及其团队的指导下,他尝试种植优质强筋小麦“郑麦369”,订单化生产优质优价,一亩地多收入100多元,带动农户20多万户,去年秋播推广这个品种220多万亩。

  省内许多育种专家提出,今后要进一步强化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新品种推广、产业化发展上持续发力,助力河南种业由大变强。

  “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冬月的中原大地,小麦正经历寒冷的越冬期,土地上的每株麦苗,都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孕育丰收的希望。(记者 刘红涛)

责任编辑:王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