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省河南2020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2021年,河南迈入“十四五”新征程,如何更好保护“中原粮仓”?如何持续扩大粮食产量,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河南省政协委员李宁建议,必须加强农业要素投入,尤其是要加强科技、人才和种子的投入。
李宁说,应该配优配强农村“两委”班子,加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目前,农村超过65岁的人口比例较高,人才老龄化严重。在家留守的人对于高新农业科技技术接受能力差,对于一些说明书和新型机械设备看不懂或掌握不了驾驶能力。调查中,有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地的乡村振兴缺乏“经营管理人才”,三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地缺乏“产业带头人”。因此,她建议有关部门在这届村“两委”换届时,至少安排一名本土能发展产业、带富能力强的产业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恢复和加强1990年前利用村委会办公室举办农民技术夜校或由乡村相关部门出面,举办短期技术培训班,讲一些适时农业生产知识和农药、化肥、种子知识及传送一些养殖技术,让留守人员得到一些实用技术培训。
另外,李宁建议,完善农村人才队伍的评价机制,激活乡镇村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周口市科协在近几年开展的“周口市农技科普专家团进乡村”活动的工作实践也证明,广大的农村更需要科技人员。而目前对乡村人才的评价机制还是停留在职称评定的层面。尚无针对乡土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创客、社会管理人才、返乡人才等的具体评价措施。
调研时,李宁还发现当前农业从业人员的管理、政策支持、经费保障的归属部门过多,人社部门、农业部门、扶贫部门等都有各自的相关政策,政策之间缺少互通,部门之间也缺少互通,更缺乏对政策落实情况的有效监管。这样导致国家、省、市的部分政策出台后到县乡一级出现执行难的情况。比如,自 2012 年起,河南省对基础农技推广站进行改革,实行区域站的模式,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政策颁布后农技推广人员的编制并没有到位,经费也难以保障,基层农技人员引进、配置都很困难,因此农技推广站的作用一直没有充分发挥。对此,她建议一是采取激励措施,实行特事特办政策,对在岗的确有专业技能的农技人员,大胆启用,压担子,给任务,定指标,让他们充分发挥一技之长,为农业生产效力。二是对当地农技人员现状进行排查摸底,登记造册。三是对于年龄偏大、已经退休的,则动员他们返岗工作,发挥余热。或者从省级层面鼓励乡镇政府为从事农技工作20年以上人员颁发荣誉证书,提升他们及其亲友的荣誉感、光荣感、使命感、自豪感,影响周围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对农技事业的热爱。
恢复种子基地,做好良种选育、培育迫在眉睫。李宁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及“种子问题”。种子质量,关乎着产量增减,把好良种繁育关口,是取得粮食丰产的关键。周口作为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大市,多数种子是南来北往、东育西种,抗病虫害能力和抵御自然生长能力较弱。过去,县、乡(镇)都有专门的农场,有土地和良种繁育任务,目前,这些县乡农场编制在,领导班子职数没有减少,其待遇基本上是当地财政负担。但是基本上不种粮食或承担良种繁育任务,土地也承包给个人改种其他物种了。
就此,李宁建议:一是地方政府积极作为,研判农场现状,制定农场良种繁育规划;二是发挥现有农场作用,做好并坚决承担起良种繁育工作;三是动员当地种粮大户参与良种繁育业务,牢牢抓住种子质量,掌握粮食丰收主动权,永保粮食生产之久安。(张毅力)
责任编辑:王珊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