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坚持“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全产业链农业这道“必答题”的漯河之解
发布时间: 2021-05-28 00:00:00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对于很多“80后”来说,双汇火腿肠、卫龙辣条、南街村方便面等是小时候耳熟能详的美味,其吸引力不亚于现在的手游。它们都产自同一个地方:漯河。早在2005年1月23日,漯河就通过了中国食品协会的评审,被授予“中国食品名城”称号,这也是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这个要求既精准指出了农业发展的痛点,也指明了产业兴旺的着力点。而漯河通过“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瞄准痛点精准着力,围绕“中国食品名城”建设,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做足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大市场流通文章,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予以推广。

  龙头企业加粗拉长产业链

  漯河农产品加工业有多强?可以先看看这组数字:

  食品产业总规模达2000亿元,占全省1/6、全国1/60;年产销肉制品680万吨,日产休闲面制品3500吨,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等均居全国第一。

  年粮食加工量达600万吨,占全省的15%;年产各类饮料150万吨。年产蔬菜192.5万吨,人均蔬菜占有量是全国的1.5倍,是蔬菜类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坐落在临颍县产业集聚区的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生产的“喜盈盈”“巧巧”品牌的膨化食品、烘焙米面食品、果冻、糖果在各大商超的货架上很有存在感。

  5月19日,在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的数字农业综合应用云平台控制中心,该公司项目部经理罗改丽介绍说,公司有近3000余亩原料生产基地,2018年获得国家大田种植农业项目扶持,投入资金3368.9万元,建成了数字农业综合应用云平台。

  登录云平台后,只见大型显示屏上,风速、光照、空气温度、土壤温度、二氧化碳、雨量等智慧农业大数据正在实时更新。

  “通过这个云平台,我们不仅可以运用大田种植物联网进行环境监控、农情监测预警、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增强对灾害的抵抗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节本增效,减轻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还可以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信息进行全过程采集和监管,实现了全产业链食品安全可追溯。”罗改丽一边操作一边介绍。

  只需15分钟,一只活鸡经过挂鸡、麻电、预冷、分割等十多道工序,变成了152个规格的鸡肉产品。在位于召陵区的双汇第二工业园,生产部副部长张振提介绍说:“这套流水生产线的设备是从丹麦、美国、加拿大引进的,每天可加工活鸡21万只。”

  同样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国18个省市建设有30多家现代化、规模化肉类加工基地及配套产业,年消化1500万头生猪、60万吨鸡肉、17万吨淀粉、7万吨植物蛋白,年转化粮食1000多万吨,带动300多万人从事与双汇相关的养殖、种植及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年增加农业产值600多亿元,增加社会各类人员收入200多亿元。

  目前,漯河拥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36家,销售收入超700亿元企业1家,超20亿元企业3家,超亿元企业27家。特色产品串起高端价值链

  “可能很多漯河人都不知道,‘漯河麻鸡’是全省首个获得国家畜牧地理标志的产品。”漯河市食安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凯笑着说。为了将“漯河麻鸡”作为漯河特色产品推介到全国各地,他们2020年研发了椒麻鸡产品,每只鸡比普通烧鸡能多卖十几块钱,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养殖业。

  漯河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不只“漯河麻鸡”,叫得响的还有“漯河辣椒”“临颍大蒜”“金麦香”麦芽、“三只狐狸”葡萄、“小村铺”有机萝卜、“沙澧春天”果品等。

  漯河市以农业特色产业资源为依托,不断探索农业现代化、品牌化发展的新路径,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以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为依托,协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等5家高等院校打造了漯河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以研促产,直接为漯河及周边100多家中小食品企业增加销售收入13.5亿元,推动了农业全产业链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为扶持特色农业品牌建设,漯河市制订了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工作,稳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在食品领域制定了88项生产加工标准,参与了近百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在农产品生产领域制定了20项省级标准、309个地方标准。平平食品在全国率先发布《调味面制品》《魔芋即食食品》等四项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全市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到63个、绿色食品40个、有机农产品1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

  电商物流加力稳固供应链

  经常网上购物的人都会发现,快递从省外发过来,途中要在漯河进行中转,这个中转站就位于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顺丰、韵达、百世等10余家快递豫南分拨中心在此集聚,日均快递中转量达600万单,峰值快递中转量达1000万单,带动全市2000多家实体企业开展电商业务,带动创业就业1万多人。

  目前,产业园共入驻双汇电商、食安天下、顺丰速运等电商及配套企业近300家,覆盖食品、服装、电器、农资等多个行业。2020年实现线上交易额71.88亿元,同比增长3.91%。依托产业园常年举办“天天食博会”,该平台拥有近200万会员,3万家终端商超覆盖全国12大省份,鼓励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双汇集团与京东生鲜联手推出“筷乐亿家”电商平台、在天猫上线官方旗舰店,卫龙商贸、三剑客奶业被确定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其中卫龙商贸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80亿元,跻身天猫休闲食品销售前十名。

  农业高质高效存在的突出短板在于,没有打造符合乡村产业体系的全产业链,要么出现重生产、轻加工现象,要么存在产出好东西,因仓储保鲜或冷链物流设备不足,卖不上好价钱的现象。

  漯河市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招引物流企业。全市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24家,冷藏车拥有量占河南省1/4,相继有9家企业上榜全国冷链物流百强,占河南省的2/3,河南省首家总容量4000吨的双汇发展公用型保税仓库对外提供冷链仓储服务。全市快递业务总量和增速均居河南省前列,成为河南省唯一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延链增值

  5月20日,在位于郾城区的河南雪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综合服务中心,6座可烘干玉米大豆的烘干塔正在建设,旁边的3个容量为3000吨的立筒仓已为即将到来的夏粮收购做好了准备。

  据雪健公司总经理杨庆生介绍,今年已与周围三五里地的小麦种植大户签订了优质小麦订单,磅秤透明、价格合理,一方面保证农户优质麦能卖好价钱,另一方面也使得雪健公司掌握了优质粮食原料,降低了采购成本。组建于2017年6月的雪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涵盖“种、管、收、储、销、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有大中型粮食收储及加工企业2家,种业公司6家,保险公司2家,农资供应服务企业6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30家,家庭农场17家。

  2020年,漯河粮食总产量190多万吨,全市小麦亩产和优质小麦比重均居全省前列。该市紧紧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让粮食做前端、餐桌做尾端,农业做前端、工业做尾端,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前端向原料基地延伸,后端向精深加工拓展,把田间当作食品产业的“第一车间”,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组织签订“五级订单”,既能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安全的原料,又能使广大农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大幅度增加收入。

  目前,漯河市组建由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5个,其中省级联合体20个,覆盖粮食、畜牧、蔬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每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都有一个产业化联合体牵头组织,形成了“产业化联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格局,全市100余家龙头企业、200多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入联合体发展,年产值突破900亿元。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破解了农民种粮与多元就业增收难以两全的难题。2020年,漯河市农民人均收入1.8万元,增速7%,超出全省10个百分点。其中,产业化联合体内的农民比联合体外的农民每年多增收3000元。农民收入增加,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20年,漯河市发展优质小麦119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0.7%,居河南省首位;优质小辣椒常年保持在40万亩以上,成为中西部最大的小辣椒生产基地;生猪出栏同比增速高于全省近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给做出了积极贡献。

  道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为答好全产业链农业这道“必答题”,漯河立足特色优势,坚持把“三链同构”作为乡村产业振兴和中国食品名城建设的主抓手,致力打造链条完备、紧密衔接、纵横配套、农食融合全产业链,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平原农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径。(记者 孙雅琳 仵树大 通讯员 张继峰 郑凌云)

责任编辑:王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