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记者来到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的一块高标准农田采访。受不久前的一场强对流天气影响,田块一侧,几垄小麦轻微倒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旁边的普通农田中,小麦倒伏情况严重,部分已贴到地面了。
5月下旬,河南开封、许昌和新乡三地区局部先后遭遇大风、暴雨和冰雹。“我的手机里一连弹出6条气象灾害预警。”尉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宋志平和同事收到通知后,立即入村指导农民抗灾减损。
灾害发生时,小满已过,张市镇的小麦已进入灌浆后期,籽粒多而饱满。“这一次的风最大时达到10级,小麦估计要大面积倒伏了。”下田路上,宋志平忧心忡忡。
走到张市镇沈家村附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时,目之所及的情况让宋志平松了口气。“因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田成方、林成网,树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风速,倒伏范围小一些。而且沟渠修建规范,排水及时,麦穗发霉的环境就被减弱了,可以有效减灾。”张市镇万亩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承建单位负责人杨亚伟说。
尉氏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全县累计完成投资10.63亿元,共建成高标准农田8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3.64%。此次强对流天气灾害发生,高标准农田受灾情况普遍较轻微。其他受灾地区也存在类似情况,据调度,灾害共造成河南75万亩小麦受灾,而高标准农田基本未受灾害影响。
一些品种的抗倒伏性能也十分显著。记者看到,示范区内“郑麦158”“郑麦369”等品种的小麦,茎秆粗壮笔直,麦穗丰满喜人,丝毫看不出刚刚经历过大风冰雹灾害。
宋志平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这次的灾情充分印证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正确性,只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起来,把品种培优,心里就有底气。”
天不帮忙人努力。强对流天气发生后,开封市迅速反应,一方面及时制定发布小麦倒伏后管理意见,派出全市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加强农技指导;另一方面,迅速启动农业保险受损评估工作。
今年,尉氏整建制实施“田长制”,全县130多万亩耕地全部纳入537个网格。在张市镇,党委书记任总田长、镇长任田长,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到人。田长既要做好日常性的耕地巡查、监督和保护,还要在遇到极端天气时,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应对。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更要保障种粮农户的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钱赚。与宋志平等农技人员一起下田的,还有中原农险的工作人员。他们与受灾农户一起逐地块查看灾情,同时与农技人员研判评估损失。仅3天时间,中原农险就完成了所有在保小麦受灾点查勘工作,待核定受损面积和产量后,1周内理赔款就可以发到受灾农户手里。
麦倒一把草、谷倒一把糠。近年来,农民保险意识明显增强,据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尉氏县支公司工作人员李恒介绍,张市镇小麦参保率达80%,每亩45元的保险费中,农民只需支付30%,其余由政府补贴。
芒种忙,麦上扬。尽管尉氏县小麦受灾面积高于往年,但“今年小麦整体长势好,部分倒伏地块我们也竭力把损失降到最低,夏粮丰收没有问题。”宋志平说。
目前,豫南小麦已开镰收获,河南省大规模机收作业已拉开序幕。(作者 张培奇 王帅杰 王岩)
责任编辑:王珊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