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沃野麦飘香,又见丰收粮满仓。
六月的中原大地,河南自南向北全面开镰,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同样,对于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而言,微风拂过的金黄麦浪、轰隆作响的收割机、田间地头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美景。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的嘱托,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是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毕生的使命。”郭天财说,“我们要育好河南种子,做强农业‘芯片’,端稳河南‘饭碗’,守好中原粮仓,让中国碗盛更多河南粮。”
麦田“芯”丰收
5月29日,晴空万里, “炎值”爆表。
在原阳县的一处麦地里,记者见到了已连续7天没有回家的郭天财,他正在麦地里查看小麦长势,了解今年的小麦生长情况。
在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科兴3302”的农田里,沉甸甸的麦穗在微风拂过后沙沙作响。68岁的郭天财的脸上,满意的笑容掩盖了一身的疲惫。“好!长势很不错。”郭天财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拨动着麦秆,看到一株株小麦稳稳回弹后满意地说,“抗倒性也不错。”
在不同品种的麦田里,郭天财时不时拿出尺子测量麦秆高度。在对比了强筋小麦新品种“科兴3302”“新麦45”“豫农908”的生长情况后,郭天财说:“只有实地查看它们的长势,才能了解它们的生长情况,产量是否高、品质是否优质、抗倒性是否强,以及这些小麦品种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加工企业的生产。”
为了及时了解我省小麦的生长情况,给广大农户乃至我省小麦种植提供更准确的建议,自5月5日以来,郭天财一直奔走在十八个地市的田间地头,查看今年小麦的病虫害情况、栽培试验小麦的长势和土壤墒情……
在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店村的麦地里,郭天财又查看了小麦的株高、病虫害防治等情况。
“对于小麦种植而言,选择优质的品种很重要。”河南宝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高宏伟指着这片麦地说,“去年,我们种植的小麦品种中,‘豫农908’的产量比较高,平均亩产1300多斤。今年形势大好,预计亩产将达1500斤左右。”
麦田“芯”变化
记者行走在麦地里,看着一望无际的沃野良田,弥漫在旷野里的麦香让人沉醉,也只有在这时节才有这般迷人的景致。
“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在河南小麦几十年的生产历程中得到了验证和体现。”郭天财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在小麦育种、栽培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省加大小麦新品种选育力度,培育了一大批小麦品种。”
记者了解到,我省现在推广的小麦种子都是以河南育成的为主,多个小麦品种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郑麦9023’‘百农矮抗58’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郑麦366’‘郑麦7698’‘兰考矮早八’‘豫麦49-198’‘豫麦18’‘偃展4110’等一批品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郭天财介绍。
据了解,“郑麦9023”连续6年推广面积全国第一,“百农矮抗58”年应用面积最高超过4300万亩,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亿亩。
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9年间,我省共有102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占全国的近1/3。自2014年以来,我省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一直稳居全国首位。
小麦“芯”出路
对于年近古稀,淳朴随和的郭天财而言,自与小麦结缘开始,就开启了与小麦为伴的路途。
几十年如一日地“围着小麦转”,在别人眼中枯燥的生活,郭天财却甘之如饴。“一到地里我就开心、高兴,只有亲眼看了小麦的长势,我心里才踏实。”郭天财告诉记者,小麦虽然是年年种、年年管、年年收,这看似重复的事情,但是每年都有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墒情好不好、病虫害严重不严重等,每年情况都不一样。我们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就得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拿出新措施、新对策,为我省小麦生产当好参谋,为农民科学种田做好技术指导。”
同时,郭天财还告诉记者,“虽说河南是小麦生产第一大省,但不是小麦生产强省,小麦产量多而不优、产业大而不强、品牌众多杂而不亮,我们的小麦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对此,我们积极培育节水、节肥、多抗小麦新品种,选育推广高产稳产的品种,提高小麦的质量和效益。”
“下一步,河南将着力提高小麦生产的质量、效益、竞争力,要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充分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小麦优质化、营养化、多样化、绿色化的市场需求。”郭天财说,“对于农业科技人员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坎要过,要真正解决小麦生产的‘卡脖子’问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让更多中国碗装满河南粮。”(记者 孔凡哲 焦飒)
责任编辑:王珊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