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的中原大地,到处洋溢着一派丰收景象。行走于各乡村间,路面干净整洁,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草树木长势旺盛,村头的河水清澈见底,清新如画、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8000多个行政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85%以上的县(市、区)建成全域一体城乡融合的市场化保洁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673万户、群众对环境整治的满意度保持在93%以上……一组数据展现了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取的成绩。
“自2018年以来,全省上下始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来打,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2600个、‘美丽小镇’500个、‘五美庭院’183万个,圆满完成了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介绍,“我们将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农村的污水、垃圾治理好,厕所革命实施好,村容村貌整治好,让农村更加美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
多模式结合,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
走进光山县砖桥镇彭冲村,天蓝、地绿、水清,俨然一幅生态宜居的田园风光图景。殊不知,曾经的彭冲却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衰败景象。
为破解垃圾围村难题,2018年以来,光山县通过垃圾“托管”,由县供销社主导全县农村环卫一体化工作。“不知不觉间,房前屋后的垃圾都没了,群众乱扔垃圾的习惯也改了。”谈起当年的变化,彭冲村村民刘正海记忆犹新。
在光山县,人居环境大变样的不仅彭冲村。“我们按照农村人口千分之三的标准,在全县360个行政村招聘2300多个乡村保洁员,实现农村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光山县供销社主任吴玉松说,首先对全县街道、社区、乡村道路以及居民房前屋后的陈年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仅此一项,就清理了5.8万吨。
在村庄干净整洁的基础上,河南省着重在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垃圾分类、垃圾出口以及监管机制上下功夫,不断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统筹县、乡、村三级设施和服务,今年年底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将实现全覆盖,确保“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常态化运行。
在洛阳市孟津区西霞院街道郭庄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带二维码的垃圾箱,每天流动垃圾车会准点穿行于街头巷尾进行垃圾收集。“过去的垃圾都是一倒了之,现在搞垃圾分类,分得好就能得到‘绿色积分’,兑换物品。”郭庄村党支部书记李鹏飞说,“垃圾分类一点不难,习惯后就是举手之劳。我们采取‘二次四分法’,由农户初分、保洁员细分,将垃圾分为可腐烂、可回收、有毒有害、其他不可回收四类,实现源头减量60%。”
垃圾变废为宝、垃圾源头减量、让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河南,“二次四分法”等垃圾分类方式逐步在全省推广,同时鼓励各地探索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机制。今年年底前,全省18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市、区)50%以上的乡镇将全域开展示范试点。
街巷洁静、流水潺潺,一排排二层小楼掩映于花草间,在洛阳市洛龙区夏庄村村口的一处草木繁茂的游园内隐藏着一个污水处理站,经过管网输送,村民的生活污水全部排到这里,进行净化过滤。“污水处理让村庄颜值得到大提升,原来村里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而今经过处理后的水排入村内坑塘中,可以用来饲养观赏鱼!”今昔对比,李楼村党支部书记海国建感叹道。
事实上,随着群众需求的不断提高,生活污水治理已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突出的短板。对此,河南省坚持因地制宜,梯次推进,优先治理沿黄流域、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城乡接合部、水源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旅游风景区等七类村庄生活污水。通过科学选择污水处理模式和技术,区分不同村庄类型,实行一村一策,对房前屋后河塘沟渠等的黑臭水体,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措施抓紧整治。
高质量管控,扎扎实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一条平坦的水泥道路穿村而过,路两旁是绿树成荫,家家院落打理的井井有条,户户厕所干净整洁,村风民风文明和谐……夏日里的尉氏县庄头镇鸡王村处处呈现“环境优、庭院靓、乡风美”的新风貌。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改厕是‘天大的小事’,可要把小事办实办好,又是‘天大的难事’。”尉氏县县长张锋说,改厕问题涉及到家家户户,既要改好,又要用好,还要管好,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曾经的鸡王村在厕所革命上吃过亏,痛定思痛,如今,包括鸡王村在内的整个尉氏县全面摸排农村户厕问题,边排查、边整改,真正把好事办好了、把实事办实了。
干净整洁的厕所环境是扮靓农村人居环境的“点睛之笔”,农民群众使用厕所的舒适度是衡量厕所改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为此,河南各地把质量管控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行政村为单元,统一指导、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把牢产品质量关、施工关、验收关“三关”,确保改一个、成一个,做到使用有效、群众满意。
走进修武县七贤镇宰湾村村民侯小三家的洗手间,瓷砖装修过的墙面焕然一新,水冲式马桶旁是洗手池。“以前用的旱厕,夏天臭气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自从俺家改成了水冲式厕所,环境好了,卫生标准高了,心里可得劲了!”侯小三得意地说。
改厕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搞好了造福群众,搞不好又造成劳民伤财。因地制宜成了河南改厕坚持的原则:全省各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城乡接合部等生活污水优先治理区推广“水冲式”厕所;平原地区选用三格式、双瓮式“整体式”户厕,达到无害化卫生厕所标准;在一些山区、岭区、缺水地区推广草粉生态式、双坑交替式等卫生厕所。
为做好农村厕所革命的“下半篇”文章,兰考县推进了“粪污找到出路、厕所完善服务、机制长效管护”行动,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粪污满了有人抽、抽了有人用、坏了有人修、保持正常用”。同时,引导各乡镇做好农村厕所粪污“到何处去”、种植基地使用机肥料“从何处来”的文章,科学选址,让粪污储存池靠近产业基地建、靠近花卉基地建、靠近苗圃基地建,打造水肥一体化设施,发展生态规模化农业。
与此同时,河南突出群众主体作用,把群众工作贯穿于改厕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有效调动群众参与改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构建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有监督的“五有”乡村厕所服务体系,确保厕具维修、粪污抽取方便快捷、经济实惠,让粪污闭环管理、资源化利用,并建立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确保公厕干净卫生、使用方便。
全方位整治,大力提升村容村貌村风
走进原阳县路寨乡前大柳村,街道干净整洁,绿植丛生,民居墙壁上各种水粉画,勾勒出了村庄的美。近年来,前大柳村实施了美化环境分级评比,大大激发了村民美化家庭的积极性,从攀比“谁家房高”到攀比“谁家干净漂亮”,乡风民风发生巨大变化。“俺村这些年敞亮了,美了,收入增加了。”前大柳村村民申国金高兴地说。
谈及前大柳村人居环境的改变,村党支部书记申天云感慨,过去村里道路参差不齐,为此村里规划了10米宽的村路,党员干部带头拆自家违规的房子院墙,路两侧种上各种绿化树,利用闲置宅基地建了两个主题特色公园,都成了村民茶余饭后休闲聊天的好去处。
三面浅山环抱,一面清水环绕。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属于南北方分界线,北国江南的山清水秀和江南北国的豫风楚韵在这里交相辉映,城与乡、古与今、土与洋在这里自由切换、毫无违和,满足了许多人不一样的“乡愁”。“对于村庄建设,不乱挖乱填,不乱砍乱烧,不大拆大建,最大程度上保留村庄的历史风貌、原汁原味,对游人才有吸引力。”曾与习近平总书记围坐交谈的“老家寒舍”民宿老板韩光莹说。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河南省以县为单位,按照城郊融合类、拓展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搬迁撤并类五类标准对所有村庄进行分类,完成村庄布局规划,优先编制10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村庄规划。各地按照“一户一宅”原则,把好宅基地审批关口,保障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需求,提高村民自建住房质量,对新(改)建房屋突出当地传统民居特色和时代特征,防止盲目照搬照抄、千村一面。
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禹州、郏县等地推行了村庄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行动,强化农村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推进“一宅变四园”的做法;并加强荒芜宅基地治理,积极稳妥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解决好乱堆乱放、私搭乱建和残垣断壁等问题。
环境的改变,涌现一批美丽乡村。河南省依据不同村庄的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分类施策,围绕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等特色,打造了信阳郝堂村、安阳庙荒村、新乡云寨村、鹤壁桑园村等920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四美乡村”,创建了一批森林村庄、水美村庄、文明村庄、卫生村庄等,成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标杆。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随着农村环境的逐步改善,群众的心情好了、心气顺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养成,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向上向善的氛围越来越浓。在工作推进中,各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显现,干部的威信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强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如今,行走于中原沃野之上,一路看来,到处环境优美、花团锦簇,城乡一体、协调发展,不仅让人们看到了近年来河南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也从广大干群脸上看到了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张培奇 范亚旭 王帅杰)
责任编辑:王珊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