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河南省花生灾后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发布
发布时间: 2021-07-25 00:00:00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目前我省春、夏播花生分别处于结荚期和花针期,是决定产量品质的关键时期。但近期我省多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强降雨,局部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造成部分花生田间积水,形成涝灾。若排水和田间管理不及时,轻则植株旺长倒伏、病虫害加重、结果少、秕果率高;重则大面积死棵、产量品质严重下降。

  为科学指导花生灾后生产恢复,全力夺取丰产丰收,7月24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有关专家,制定了全省花生灾后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1.疏通沟渠

  各地要抓紧修整好防汛排灌设施,清理挖好主排水沟渠和田间三沟(垄沟、田间排水沟、地头沟)。主排水沟渠不通畅的,要采用挖掘机开挖疏通,以保证三沟相通,排水入渠,渠水入河入湖。

  2.排水散墒

  据专家研判,花生田间积水3天以内排除影响不大,但超过3天,会对植株生长和产量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和绝收。各地要根据苗情、水情、灾情,抢抓排水窗口期,迅速组织排水。雨量大、积水严重地块,要组织抽水机尽快排水,尽量减少田间积水时间。同时要把叶片、茎秆上的泥土冲洗干净,以恢复叶片的光合作用,保证花生正常生长。对于土质粘重排水不畅田块,可用开沟机每隔5~6米顺垄沟开一条深0.5米、宽20厘米的深沟,沥出多余耕层滞水,促进土壤透气晾墒。对于受淹的地膜覆盖花生,排水后应及时破膜散墒,保持土壤通气良好,以减轻后期烂果的发生。

  3.清沟扶垄

  大雨容易造成种植垄塌陷,不利于果针入土。土壤散墒后,要及时清理垄沟中淤土、杂草,培土扶垄,以利果针下扎和荚果膨大充实。雨后田间杂草易疯长,垄上的杂草要及时人工拔除,垄沟内杂草可机械耕锄,以减少杂草与花生争光争肥。由于春、夏播花生果针已入土或膨大,切忌在花生垄上中耕伤及果针和荚果。

  4.叶面喷肥

  雨涝后花生生长发育不良,根系渍水缺氧吸收能力衰弱。同时涝灾会造成土壤中养分大量淋溶流失,导致植株脱肥。尤其是土质瘠薄、基肥追肥不足的地块,更容易形成后期早衰。因此,及时补充营养对植株恢复生长,提升抵抗力,延长叶片功能期,丰产提质十分重要。可采取根外喷施0.1~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5%的过磷酸钙澄清液)+1~2%的尿素稀释液+芸苔素,每隔7天于晴天下午喷一次,连喷2次。对于雨涝后花生最容易出现的缺铁性黄叶病,可用0.2%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叶面,每隔5—6天喷一次,连续喷洒2—3次。同时要根据土壤养分丰欠情况、植株缺素症状,注重硼、锌、钼、锰等其他中、微量元素的补充施用。

  5.合理控旺

  雨水过大和长期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易导致花生植株旺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若盛花期和结荚期大果花生株高>40cm、小果花生株高>35cm,群体过早封垄,植株有徒长趋势时,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g~30g/亩对水20kg叶面喷洒,控制株型。

  6.防治病虫

  雨后骤晴,田间温度高、湿度大,易导致多种病虫害发生,应尽早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采取综合应对措施控制病虫害蔓延。对于叶斑病、网斑病等叶部病害,用联苯三唑醇、氟环唑、苯醚·丙环唑、腈苯唑、烯唑醇、三唑酮、戊唑醇等杀菌剂,任选一种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叶面喷洒,7~10天1次,连喷2~3次。花生果腐病用多菌灵、嘧菌酯、咪鲜胺锰盐、三唑酮、三氯异氰尿酸、多抗霉素、乙蒜素、申嗪霉素等杀菌剂,白绢病用氟酰胺、噻呋酰胺等杀菌剂,按使用说明对水喷淋植株茎基部。花生叶螨用阿维菌素、哒螨灵,按说明对水喷洒叶部。棉铃虫、斜纹夜蛾等食叶害虫,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克或5%甲维盐微乳剂40毫升,兑水35公斤叶面喷洒,7~10天1次,连喷2~3次。出现死棵时,要及早拔除病株带出田外烧毁。

  7.科学改种

  对于泄洪区等受灾特别严重地块,花生死棵面积超过70%的,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在不影响小麦播种的前提下,酌情考虑改种胡萝卜、水萝卜、小白菜、空心菜、甜玉米等生育期短的作物,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记者 董豪杰)

责任编辑:王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