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河南淇县持续遭遇强降雨,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多个乡镇遭受严重洪涝灾害。7月28日,记者来到淇县,这里洪水已经基本退去,道路两侧堆码的淤泥和车辆,显示出灾后恢复工作正稳步进行。
“当前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推动城市和村庄洪涝灾害预防性消杀,真正做到应急实施工作的‘及时有效’和应急工作的‘未雨绸缪’,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河南淇县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杜习忠表示。
由于重大自然灾害会造成正常生活环境被破坏,散布的各类污秽物污染环境,极易引起疾病传播,成为次生灾害,灾后抗疫已成为受灾地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消杀防疫,我们已经组织了2场大型培训,共计培训六百多人次,为接下来进行乡村大规模消杀工作储备了大量专业人才。”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瑞来表示,要切实保障广大群众过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大多数群众未曾经历过洪涝灾害,灾后消杀也很陌生。为了提升全民洪涝灾后卫生防疫意识,淇县疾控中心针对“洪涝灾害后如何判断家里食物是否能吃?”“洪涝灾后疾病防控知识要点”等热点问题,印发了20多万份内容丰富、分析详实的灾后防疫知识宣传单,将条幅版面挂到所有村寨的醒目位置。
“7月25日,县城积水基本上退去,为达到消杀效果,我们协调了环卫部门和相关单位尽快清理淤泥和垃圾,然后由专业人员第一时间对公共活动区域、街道社区、临时集中安置点进行全面消杀作业。”王瑞来说。
病从口入是生活常识,灾后饮用水水质安全关系群众身体健康。为了将可能出现的危害提前拿化解,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淇县疾病控中心已对县城全部、部分农村被洪水浸泡过的集中供水点进行水质检测和消毒,符合要求后,方可允许开放使用。
“目前我县农村绝大多数地区已实现自来水全覆盖,如正常供水可放心饮用。”淇县卫健委副主任王海林表示,对于农村自有水井,目前暂时不建议使用。
在防疫消杀方面,农村区别于城市的一个关键在于各类牲畜众多。针对在水灾后大量的动物尸体,淇县主要采取专业人员打捞、专业人员消杀,农业农村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力争最大化消除隐患。
消杀工作该如何开展才更有效?淇县疾控中心党支部副书记葛拥军认为,清理淤泥、各类垃圾是前提,地面清淤冲洗后进行消杀可以确保效果。此外,灾后消杀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需要长效实施。目前淇县为确保灾后无疫,采取一日两次、定时消杀。
如此大规模的消杀工作,消毒剂等消毒物资是否准备就位?“在强降雨有发生预兆时,淇县疾控中心就储备了医用一次性鞋套、84消毒液、含氯消毒片等医用物资,还有一些来自社会捐赠的消毒物资。” 王海林告诉记者,淇县有消毒剂生产线,相关供应量完全能满足消杀工作需要。
受灾群众安置点人员集中度高、流动性强,是灾后防疫工作的重点。
“安置点人员多,消杀防疫工作可不敢忽视。”葛拥军介绍说,安置点启用前会进行全面消杀,此后每天两次定时消杀,安排专人对对走廊、居住区等区域具体负责,确保转移群众不出现集聚性疫病。
由于防疫任务繁重,自全面开展消杀工作以来,葛拥军等十数位在安置点从事消杀工作的一线人员,平均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酷热的天气使长时间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身上都起了痱子。
“外地人给我们捐钱捐物,作为淇县人,我们更应该往前冲。”防疫消杀人员纷纷对记者表示。超强度的工作很难有时间回家休息,但想到自己的工作让全县群众能安全健康的居家,就觉得很自豪很有意义。
“我们啥时候能回家啊?”汛情缓解以后,安置点的群众常常会向葛拥军提问,冒出“回家看看”的念头。葛拥军带领防疫人员耐心给乡亲们解释说明,讲清灾后防疫工作的必要性。
“消杀工作主要是为了消除细菌和各类蚊蝇,切断传染源。”王海林表示,对于村民尚未回迁的村庄,待水位下降后,按照《淇县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方案》严格落实消杀作业内容,确保乡亲们“安全”回家。
利用安置点在学校的优势,葛拥军常抽空对村民进行集中培训,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培养卫生健康习惯。
“必须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不仅要让乡亲们早点回家,也要让乡亲们‘安全’回家。”王瑞来表示,经过前期详实的工作,现如今大家对洪涝灾后防病防疫知识有了很大的了解,淇县灾后防疫工作正稳步推进。(记者 王小川 见习记者 朱一鸣)
责任编辑:王珊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