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西峡 中药材种出致富“良方”
发布时间: 2021-08-11 00:00:00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仲夏清晨的伏牛山里浮着一层薄雾,虫鸣鸟叫,空气清爽,7月10日一大早,西峡县太平镇下河村药农任现朝来到自己的生态园查看石斛长势。

  石斛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因生长环境苛刻,发育缓慢,经过多年采摘,野生石斛已十分罕见。今年40岁的任现朝说,他16岁因贫辍学,曾当过洗碗工、搬运工、司机。走南闯北的经历让任现朝认识到石斛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2018年他回到家乡,投入300多万元在老界岭山脚下建成曲茎石斛生态园,通过模拟原生态环境种植高品质石斛。后来在他的带动下,成立了西峡县任氏金钗曲茎石斛专业合作社,周边20余家农户纷纷加入石斛生态种植及销售,每年每户都有5万至10万元的收益。

  石斛的移植只是西峡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缩影。地处八百里伏牛山腹地的西峡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5%,药材、林果资源丰富,已探明的中药材种类达1328种。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在苍翠巍峨的伏牛山中孕育出优质道地中药材,为西峡农民的小康生活开出一剂致富“良方”。

  春季的伏牛山开满了金色的山茱萸花,是西峡另一番美景。“这中草药金贵,到了夏季更得小心,锄草、除虫都马虎不得。”横岭村药农鲁永伟一边干活一边对记者说,“有了产业,日子才过得踏实。”脱贫攻坚战期间,横岭村立足自然优势,发展山茱萸、猪苓套种产业,推广标准化技术,鲁永伟也加入其中,600余棵山茱萸树给他吃了颗“定心丸”。“树上结山茱萸,树下种猪苓,我去年这两项的收入有近两万元。”提起收成,鲁永伟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在横岭村,像鲁永伟这样的药材种植户只是小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已有很多,山茱萸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西峡县药办副主任刘胜才介绍说,西峡县山茱萸种植面积22万亩,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在全县14个乡镇120余个村推广标准化种植,年产量超过4000吨,占全国山茱萸年产量的50%,河南省年产量的70%,年均产值1.5亿元,居全国山茱萸主产县首位,带动了10.5万户群众增收致富。

  据了解,该县以“培育特色经济致富一方群众”为目标,突出绿色中药材发展理念,着力发展植物草本类道地药材。在北部山区以山茱萸、连翘为主,适度发展苍术、黄精、白及、天麻等品种;在东部平原丘陵乡镇以“订单”柴胡、血参、桔梗为主,适度发展黄姜、苦参等品种,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药材优势生产布局。据统计,该县发展中药材20多种30余万亩,年产量6万吨,产值达4.6亿元。

  同时,为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条,激活中药材市场,该县成立中药材生产办公室,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融入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域,先后培育仲景宛西制药、田润聚福农业、德馨、向日葵、金柴石斛、靖博、春来农场等种植企业(合作社)20余家,中药材种植初深加工企业5家;强化中药材流通平台建设,该县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天地网西峡中药材信息站,使之成为西峡联系全国药材市场的纽带,目前全县中药材购销员达5000余人,季节性商贩2万余人,原生药材年出口量达500吨以上,中药材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日趋完善,2020年西峡县还荣获“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称号。(记者 曹怡然 通讯员 刘禾)

责任编辑:王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