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规划先行引领乡村“百花齐放”
发布时间: 2021-08-12 00:00:00 来源:河南经济报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让规划走在建设前头,才能彰显各地特色,激发乡村潜力,让乡村富起来、美起来。

  如何科学布局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分类推进村庄建设、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专家表示,其前提是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统筹县域内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

  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只有科学布局村庄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方能构建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均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统一的格局。

  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山区、平原、水乡等地理区域风貌和历史文化差异,在豫南、豫西、豫北山地丘陵地区打造山乡风貌乡村,在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传统农区打造平原农耕乡村,在沿淮地区打造河乡韵味乡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郭荣朝提出,既要避免“千村一面”,也要因地制宜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例如灵宝市的特色林果业(苹果)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泌阳县的特色畜牧业(夏南牛)集群发展模式……”

  优化乡村生活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协同发展。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现状,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教授汪霞表示,要尊重村庄空间格局和自然脉络,延续村庄传统空间格局、街巷肌理和建筑布局,“坚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统筹做好村民住房建设规划布局,突出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

  “良好生态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点。”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处工作人员王少健指出,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科学发展理念,乡村规划要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是建设开发的生态底线,要为生产、生活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

  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保障了各功能的有效协调与运行,也决定了村庄的发展形态。

  分类推进村庄建设

  曾经,我省4.58万个行政村中2.6万个没有村庄规划;有规划的也存在不接地气、不实用等问题,甚至出现“规划打架”现象,造成不少村庄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

  推动乡村发展,不能搞“一刀切”。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乡村分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四类。

  在此基础上,省自然资源厅6月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目前,首批1000个乡村的编制、规划已开始启动。

  记者了解到,集聚提升类村庄占我省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汪霞认为,在推进该类村庄发展时,要根据已有的规模和结构,合理规划村庄建设用地,预留村庄发展空间。“要强化主导产业支撑,发展多元产业,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汪霞说。

  “乡村群众的生活习惯、工作模式、收入来源更多的共享自城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李虎表示,对于城郊融合类村庄,可按照融入城市的思路,借助城市的发展和扩张,能并入城区的纳入城市发展规划,能发展为卫星城的按照城市规划建设标准逐步城市化……

  特色保护类村庄因其稀缺性需要保持生态稳定和逐步提升村民生活。“要特别注重维护村庄完整性和真实性,走基于村庄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并制定严格的污染防治限制规范。”汪霞表示,该类村庄要加强传统村落整体风貌保护,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适度发展特色旅游业。

  搬迁撤并类村庄需要统筹考虑村民搬迁后的生存条件和就业出路。“对于自然条件一般、人口较少的集中连片地区,在原村落分布中重新选址确定中心村,由政府统一兴建基础设施,有效组织撤村并点式迁移。”汪霞说,而对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较少的地区,可结合当地村民的分布情况、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与自然资源水平统一组织集体迁移,努力保障迁移前后保留原有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特色。

  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

  为深入推进我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提升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能力,省住建厅等五部门去年联合印发《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明确到2022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率达到100%;建立省级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实现网上数字平台标准馆展示100%、精品馆展示10%以上,所有传统村落挂牌保护,15%以上传统村落达到“活化利用”类标准,30%以上传统村落达到“活态传承”类标准。

  如何深入细致调查村落传统资源?汪霞说,要分析传统村落特点,评估其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等方面价值,以此明确保护对象,划定保护等级与保护区域,落实村落发展的相关策略。

  “让村庄及环境成为乡村博物馆、陈列馆,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舞台和戏院,村民成为管理员、演员、服务员……”李虎建议,对于传统村落,可根据特色资源环境容量合理开发利用。

  “文化、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要深度介入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之中,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拓宽保护资金的来源渠道。”李虎认为,传统村落保护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保护合力,实现多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郭荣朝认为,还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保护。同时,在大数据时代,要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古村落画像,为将来更精准的村落画像奠定坚实的数据资源基础。“建立传统村落大数据平台,创新政府部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工作模式。”李虎说。

  “村庄也就是乡村聚落,即农村居民生活生产聚居点。”郭荣朝表示,村庄规划的本质就是维护人民利益,主要是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美丽乡村。(记者 洪梦婷)

责任编辑:王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