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打好“组合拳”
发布时间: 2021-08-17 00:00:00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首席专家张道明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乡村建设行动将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保障。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让农民居住环境得到彻底改善,让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短板得到补齐,生态宜居的既定目标才能够实现。目前,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尚存在四个突出问题。

  一是投入机制不活。当前,不少地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还是传承老思路,采取老办法,政府大包大揽,投入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缺乏特色产业和社会资金支撑,导致个别地方由于财力有限,搞形象工程,只顾“面子”,不重“里子”,热衷于修修路、刷刷墙,忽视长久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投入机制问题解决不好,乡村建设水平不可能高,并且难以持续推进。

  二是应有乡味不浓。现在各个地方都在搞村庄规划,整体上看,普遍设计水平较低,导致乡村有新房没新貌,没有很好的体现乡村特色文化,千村一面;有的机械照搬城镇建设那一套,盲目大拆大建,搞大广场、造大景点,破坏了原有的乡村特色风貌,城不像城、村不像村。

  三是主体意识不强。一些基层群众认为,乡村建设是政府行为,作为群众只是配合,存在“等、靠、要”思想,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部分基层干部对如何推动乡村建设,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较为被动。

  四是长效机制不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少地方虽然建立了一些管理机制,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系统规划坚持难,在不少农村,乱倒垃圾、乱倒污水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推动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等健康文明的新机制尚未形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必须要统筹谋划,多头发力,合力推进,确保做到“五个到位”,通过乡村建设行动,让未来的广阔农村真正成为亿万农民的幸福家园。

  第一,规划先行要到位。乡村建设必须要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分类指导,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同时,乡村规划要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不得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要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保持村庄和民居景观特色;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参与性,切实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主动干,愿意干。

  第二,产业支撑要到位。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定要有产业作依托,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方能持久发展。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开发乡村多种功能,挖掘农业多元属性,积极发展旅游业、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要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要深度挖掘农业的文化价值,开发更多文创产品,提升农业的价值空间。

  第三,多元投入要到位。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安排项目资金,有效整合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项目资金,整体推进乡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村庄硬化、亮化、美化;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行动,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相关财政奖补和税收减免政策。

  第四,配套改革要到位。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盘活农村土地,解决乡村建设土地供给不足和不活等问题。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吸引农民投资建设高质量住房。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在乡村建设中的功能作用。

  第五,工作推动要到位。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健全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工作任务;要多搞调查研究,多出真招实策,多拿真金白银,多解难题矛盾;要通过走访的形式,把村级发展规划、公共设施建设等老百姓关心的事项一一列出,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采取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手段,利用专题培训、示范观摩等活动,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王志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