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漯河“四好农村路”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发布时间: 2021-08-24 00:00:00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近年来,漯河市紧紧抓住农村公路发展黄金时期,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核心,努力构建更加便捷、安全、智慧、绿色的农村公路网络,农村公路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

  “10块钱3斤,夏黑品种,甘甜无籽,比超市的新鲜、便宜。”8月13日,白石涛在路边临时设置的摊点旁向经过的人介绍自家栽种的葡萄。

  今年39岁的白石涛是漯河市郾城区商桥镇大杨村村民,“美丽乡村路”后魏线修建好后,他从这条有三层绿化带、留有骑行道的路上看到了商机,在邻近的坡边村流转11亩地种植葡萄。

  “这路修得太好了,大车可以直接开到地边收葡萄,省去自己找车运到城里的费用。”白石涛介绍说,周边的村民挨着他家的地块相继种了50多亩葡萄,形成了一个小型采摘基地。

  白石涛说,受疫情影响,郑州的几个大客户不能及时过来收购葡萄,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沿路开车短途游,逐步带动了入园采摘和路边零售。从6月底到10月初,一亩地能产4000多斤葡萄,这让他家有了不菲的收入。

  白石涛坦言,守着这条路,就守住了一家老小的生活,“心里和这条宽阔的乡村路一样畅快!”

  在郾城区,不只是北面的后魏线带动了沿线的果蔬产业,东面的郭张线、南面的小沈线(幸福渠)、西面的坡大线四条“美丽乡村路”把整个区包围起来并向外延伸,带动新店镇的草莓、龙城镇的晚秋黄梨、李集镇的冬枣、商桥镇的葡萄和甜瓜以及各乡镇的大棚蔬菜等果蔬产业长足发展。

  “目前,全市农村公路网里程达4733公里,其中县道596公里、乡道990公里、村道3147公里,密度达181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和建管养水平均居全省先进位次,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铺平了道路。”漯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高继周说。

  如今在漯河,继临颍县2016年成为全省首批七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之后,2018、2019、2021年,召陵区、郾城区、源汇区又分别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创建成功比例全省领先,一个以市区为中心、以二三级公路为骨架、以四级公路为支脉,干支结合、内通外联、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

  全域创建“四好农村路”

  2019年9月4日,漯河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四好农村路”建设,明确了“1+4”全域创建计划,讨论通过了全域创建三年实施方案,提出全域创建“四好农村路”的总体目标,成立了以时任市长、现任市委书记刘尚进为指挥长的高规格创建指挥部,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开展。

  “按照这个创建目标,各县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路肩边坡整修、路田宅田分家、绿化廊道建设、过村镇路段整治等,推动了路域环境提档升级,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农村路’正在加速组网成环。”漯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刘朝锋介绍说,近两年,漯河市高标准打造提升“美丽农村路”120公里。

  郾城区积极克服资金缺口大、任务重、时间紧等困难,不等不靠,担当作为,小沈线(幸福渠)圆满完成省级验收,荣获了省级“美丽农村路”称号,郾城区形成了四面合围的闭环“美丽农村路”。

  记者在后魏线采访时发现,由该区农村公路部门建设的路边游园走廊内,悬挂着各种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公路文化标语,其中一个牌匾上写着“路路相连结成网心心相通奔小康”。一旁搭建着带雨棚的座椅,供行人临时歇脚,另一旁的公厕内,干净整洁无异味。各县区建设“四好农村路”,不仅讲究美丽实用,还因地制宜建设小游园,为村民行人赏玩提供便利。

  召陵区曾在短短12天内修通了老窝镇前李村和周口交界处730米的“断头路”。临颍县通过自筹资金方式对赵家村660米道路进行改造。

  漯河市还围绕“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实施方案,各县区、各部门积极行动、狠抓落实,近三年来共完工通村入组道路712.288公里,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网络,基本实现“出门硬化路”。

  围绕全域“四好农村路”创建实施方案,漯河市将“四好农村路”创建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并大力实施公路养护机制改革,采取日常养护和集中整治相结合,有效破解重建轻养、资金不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本形成了“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三级养护体制,农村公路有路必养、有路必管、养必有效、管必到位的目标正在加速实现。

  三年来,漯河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通力配合、担当作为,打通断头路27条,建设“连心桥”13座,贯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农村公路“内网外环,通村畅乡”的路网格局。2020年,临颍县申报了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待国家级验收;源汇区申报了省级示范县,并成功创建。

  “公路+”力推地方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我们围绕高标准农田、湿地公园、贾湖遗址、生态观光农业、无公害蔬菜、林果花卉、水产养殖、幸福渠水系等特色农业产业带,修建产业路、旅游路48公里,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60%,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方式。”漯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阡军安说。

  临颍县围绕“红”(小辣椒)、“黄”(烟叶)、“白”(大蒜)、“绿”(有机蔬菜)“四彩”“两纵一横”花卉苗木带以及乡村特色、传统文化,全面打造“一镇一特色,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的系列生态路、产业路、旅游路,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

  记者在商桥镇郭栗庄村走访时发现,因毗邻后魏线“美丽乡村路”,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把蔬菜瓜果卖出去。近两年村里已种植季节性蔬菜140多亩,种植西瓜、葡萄近百亩。“今年村里所有西瓜都是被客商、游客在田间摘走的,村民因此还建了农家乐,供城里人吃农家菜、自助烧烤。”村党支部书记栗启光介绍说,临路的另两个村也建起了农家乐,带动村里10多户村民养羊300多只。

  农村公路更加方便快捷,加快了城乡文化信息传播和交流,漯河市相关部门积极开展送医下乡、送戏下乡、科技下乡、法律咨询、志愿服务等活动,转变了农民群众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使农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为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通行能力持续发挥,漯河在全市现有农村道路养护工287人的基础上,扩充了100个养护工岗位,每月给予300元的工资补助,在脱贫攻坚期间,就近选择体质较弱、没有脱贫门路的贫困户充实到农村公路养护岗位,切实增加贫困户贫困人员的收入,助力精准脱贫。随着“四好农村路”里程的增加,漯河市已从过去的“要想富先修路”从根本上转变为“路网结产业兴”“公路+”推动乡村振兴的效用日渐显现。

  “我们结合地域发展实际,贯彻落实市政府常务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围绕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工程建设、养护管理、安防工程及路产路权情况,对各县区‘四好农村路’开展专项工作,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凝聚合力实现全域创建的总体目标,为乡村振兴铺平道路。”漯河市副市长徐汇川说。(记者 仵树大 通讯员 汤占锋)

责任编辑:王志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