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 张道明
共同富裕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目前已成为网络媒体、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多次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道路。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国通过精准扶贫消除了绝对贫困人口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第二个百年目标阶段,即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之际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必须要解决好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和收入差距等难题,全力以赴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要把准概念,避免误区
第一个误区,共同富裕绝不是“同样富”。共同富裕是个相对概念,所有人都拥有同等的财富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实现共同富裕允许不同群体,尤其是城市居民和亿万农民之间,所获得的财富有差距,但总体上讲,与现在相比都能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
第二个误区,共同富裕绝不是“同时富”。全球范围内,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发展的步伐总体放缓,中国能够一枝独秀,尚能保持低速稳定的发展态势,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但是,城乡差距、地域差距都是历史遗留的长期问题,非一朝一夕能解决。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保持足够的历史定力和信心,决不能搞“大跃进”,一口吃个胖子,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第三个误区,共同富裕绝不是“均贫富”。共同富裕在实现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绝不是“杀富济贫”,更不能养懒人。一方面,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有义务帮助相对落后的人和地区加快发展步伐,以先富带后富。另一方面,通过征收房产税、遗产税、引导富人参与慈善等方式,实现社会财富的“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
第四个误区,共同富裕绝不是“单项富”。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裕,还包括精神上的富足。衣食住行等物质极大丰富了,个人家庭财富较为富有了,这还远远不够,共同富裕还应该包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提升。也就是说,共同富裕不光口袋要鼓起来,精神上也要富起来,这才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实现共同富裕要聚焦亿万农民,让其小步快跑
首先,要想方设法把农民家庭收入提上去。农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四个渠道:农业经营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财产性权利收入和政府转移支付。
一要增加农民农业经营收入。作为政府而言,要加强农田水利、机耕道路、灌排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作为农民而言,要积极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通过农业规模化经营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经营性收入。
二要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一方面,要多渠道加大农民就业综合能力的培训,让农民外出务工有一技之长,有活干、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返乡下乡创业平台,抓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契机,让农民在家门口能够就业和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有事干,有钱赚。
三要增加农民财产性权利收入。继续用好改革这一法宝,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政策等诸多重大改革,把农民手中现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等各种红本本,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其次,要千方百计让农民保障性支出降下来。节约支出也等于变相增加收入。政府可通过税收调节等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民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通过完善覆盖亿万农民群体的养老、医疗、教育、兜底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广大农民养老、看病、上学、因病致贫等一系列难题,降低农民家庭社会保障性支出。
第一,要把农民养老支出降下来。在提倡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加大农村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力度,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撬动社会资本进入为辅,多渠道筹措资金,把农村养老机构布局好、规划好、建设好,把农村留守老人集中供养起来,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依,安度幸福晚年。
第二,要把农民看病支出降下来。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医疗设施设备;研究制定鼓励医科大学毕业生赴基层服务的优惠政策,广泛开展城市医生远程诊疗活动,让农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能够看病且看得起病。
第三,要把农民教育支出降下来。根据农村适学孩子分布集聚情况,科学规划农村义务学校布局,加大对乡镇中学和区域中心小学的财力、人力倾斜力度,完善农村基础教学设施,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让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能够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总之,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之义。实现共同富裕最终还是靠发展,尤其要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利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做大农村地区“蛋糕”的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让农民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确保小步快跑跟上富裕步伐,最终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责任编辑:王志远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