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山乡有景入画来修武发展乡村旅游的美学探索
发布时间: 2021-09-03 00:00:00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年来,我省各地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有力抓手,不断实践、探索、完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期,为进一步推动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自今日起,本报推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看河南”专栏,多维度呈现我省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做法和成就,展现各地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初秋的修武满目葱茏,山川、村庄美如画,可谓“鸟语云村静,晨烟笼远山”。

  修武县居黄河之北,太行山南麓,5A级景区云台山在其境内,古村落星罗棋布。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旅游发展却北重南轻难以均衡:云台山的一枝独秀与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形成强烈反差。

  修武如何破题?山村如何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年来,修武借全域旅游创建的东风,以美学经济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在打造云台山山水品牌的同时,营造美学经济景观,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绘出一幅村美民富的新画卷。

  近日,记者深入修武的大山、村庄,探究其发展乡村游的美学实践。

  美学灵魂:豫北山村亮起来

  立秋节气,暑气未退。七贤镇宰湾村在太行远山的映衬下,却有一种悠然、静谧。

  竹林掩映的池塘里荷花盛开,流线玻璃幕墙若隐若现,“人民至上共产党好”几个字,显得非常醒目。

  “这里是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由在荷兰留学的建筑设计师舒赛规划设计。”村党支部书记侯小三说。

  宰湾村邻近云台山,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2019年,宰湾村邀请顶级设计师,对党建综合体进行了整体规划,将美学理念融入建筑、广场和园林等的设计中。

  村委会没有围墙,向所有村民开放,庄重而不失亲和力,既体现休闲功能又很有艺术感。“七贤大戏台”高大厚重,5月份以来演出不断,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来观看。

  “村子是20世纪60年代整村搬迁过来时形成的,现存建筑具备多个时代的典型特征。依山坐落的民居,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还有现代民居,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典型的豫北民居发展历程。”侯小三告诉记者,中央美院何巍教授多次考察设计,将村子定位为豫北民居“活态博物馆”。

  白墙红瓦,庭院前种满了鲜花,三三两两的村民,聚在一起纳凉聊天;村委会、七贤大戏台、非遗工坊等与太行浅山融为一体,成为豫北山乡独有的一道景致。俯瞰全村,三面环山,宰湾村蝶变成美丽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

  “以前村集体收入主要靠征地,村子改造后吸引新农人投资发展产业,带动村民也积极向旅游服务产业发展。”侯小三告诉记者。

  因恋化妆品公司,总部就设在宰湾村,背靠太行山,眼前是百亩玫瑰园。总经理赵武佳坦言:山好水好生态好,是当初选择在这里落户的原因。

  “公司去年开始尝试直播带货,网友看见这里的生态环境,产品很快打开了销路。”赵武佳说。

  因恋化妆品公司的玫瑰种植已发展到1100多亩,深加工产品不仅有玫瑰精华水等化妆品,还涉及玫瑰茶、鲜花饼等食品,收入可观。

  农田变景观。如今的宰湾村,主要收入再也不靠土地财政,转而靠务工、旅游,800余人的小村庄,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余万元。

  西村乡大南坡村,则有一种豫北老村的气质。土黄色调的民居建筑,村委会广场的土坯墙上保留着的“农业学大寨”字样,恍惚间像是穿越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

  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是知名书店品牌“方所”在中国乡村土地上的首次亮相,设计颇具现代感。这个由大舞台改造成的书店,成为全村人读书休闲、提升自我的好去处。

  曾经显赫一时,曾经陷入贫困,几经沉浮的大南坡村,经过美学设计改造,变身修武网红村。

  村党支部书记赵小红在方所书店里娓娓道来:大南坡村曾经富裕,村民靠挖煤致富,是全国第一个电视村。资源掠夺型的简单索取让村里付出了惨重代价:树死了,水枯了,粉尘飘散,机器轰鸣,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枯竭了,青山绿水不见了,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大南坡村转眼间成了省级贫困村。

  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惠及大南坡村,2019年,他们脱贫摘帽了。2020年,乡村复兴论坛·修武峰会在这个小山村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名人大咖齐聚,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

  回忆当时,赵小红仍然感慨万千:那次峰会,是大南坡复兴的转折点。

  县里请来了顶级设计师,对村庄统一规划、设计,修旧如旧,加固改造。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该村大队部办公建筑、粮库和供销社等公共建筑,变身为社区营造中心、艺术中心、碧山供销社,搭建起乡村公共文化场域。树似乎已不是那些树,房也不是那些房,它们被注入了灵魂,让人突然生出感动!

  村民赵小连清楚地记得,一期美学景观完成后,很快就有游客来大南坡村。“现在人更多了,来旅游的,来参观学习的,天天不断。”赵小连说。

  村里小酒馆应运而生,新建的7家山居民宿正在做迎客前的培训……大南坡村又活过来了!原来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在家门口挣起了钱。

  数字显示,修武10多个美学集群以及正在建设的80多个美学项目正在陆续盈利。

  民宿魅力:吸引游客住下来

  夜幕降临,坐落在半山腰的岸上村西五六街区精品民宿一条街上,高档旅店一房难求。

  51岁的“故居”民宿老板郭小三,原来走南闯北跑长途运输,依靠村里的煤矿资源,把山里的煤炭拉出去卖。上世纪80年代,县里勒令关闭了煤窑,运煤的生意没了,郭小三就地开起了农家乐。

  “农家乐盖在自家宅基地上,条件简陋,几张简单的床位,满足着游客最基本的需求。”郭小三说。(记者张莹 冯佳志)

责任编辑:王志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