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庆丰收 感党恩】济源乡村旅游美村富民
发布时间: 2021-09-22 00:00:00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

  9月18日,济源市文旅集团发布消息:携程集团与济源文旅集团成功联手,河南济源携程小有洞天度假农庄运营管理公司正式成立运行。

  同时,在济源王屋山景区,携程河南济源小有洞天联营店正式开业,这标志着继华东之后,携程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落地项目“携程度假农庄”开始布局华中、中原地区,这也是该项目首次以股份制投资经营模式亮相中原,预计将为济源旅游带来亿级曝光量。

  行动只为心动,魅力源自实力。济源山区丘陵占了88%,河流200余条,乡村旅游得天独厚。“一山一水一精神”旅游品牌更是独一无二。全市国家级生态镇、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超60%;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园林镇、省级生态镇全覆盖;拥有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16个省级旅游特色村、水美乡村,4家3A级乡村旅游景区。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给农民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还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有利于一揽子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说。

  高档民俗打开崭新格局

  济源是全省乡村民宿的先行者。

  经过近几年的打造,那些小镇、小有洞天民宿群、知晓山居、娲皇山民居、太行周庄民居、乔凹窑洞民俗、石板沟休闲农庄等一批精品民宿应运而生,名声在外。

  小有洞天·山居民宿依托王屋镇的迎门村,当时古村改造搬出去建设了愚公新村,济源文旅集团租赁了百姓留下的土地,收购了老房子,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融入夯土元素,将闲置的土坯房改建成精品民宿。一期完成52间客房,26个院落,配套有接待中心、民宿餐厅、会议厅、咖啡书屋、农事体验等功能,融入药膳、理疗、中医SPA等中医药休闲康养服务,为游客提供高舒适、高品质、高格调的旅居体验。

  小有洞天·山居民宿带动周边将近500户农户直接或间接参与酒店经营、经营土特产品;带动300余人在酒店、景区上岗就业;间接带动周边农家宾馆2000余张床铺,一间房由原来的30元增长到120元~150元,旅游旺季一床难求。

  愚公村的“天香园”老板娘贾海燕,是个勤快、精明人,她开饭店、开淘宝店、建农家乐宾馆,处处走在前面为村民们做示范,被推选为济源市人大代表,成为域内旅游扶贫的典范。

  愚公村脱贫户赵长龙,原来因病致贫,家境贫寒,欠债十余万元;目前他不仅将自己家的房子改造成了“农家宾馆”,还将邻居的房子也租下来扩大规模,床位达到34张,通过网上订单接待游客,每天的营业额都在1000元以上。

  …………

  思礼镇南坪村,背靠王屋山,临近卢仝茶园,一方净土,与世无争。扶贫搬迁后,原有的南坪古村落变成了一个空心村。这个建在半坡上的村落,退宅还耕也没有多大价值。

  济源市文旅集团采用整村承租方式,出租金盘下了村民老宅院,由著名的宋微建等设计师主导,进行高档民宿改造,改造后的17个特色农家小院式民宿,简直惊掉原村民的下巴。

  木结构屋顶、泥浆墙、石头院墙、各色各式的院内甬道,老宅原形原貌,老环境原汁原味,但水是自来水、净化水,电通了,天然气通了,夏天蚊虫进不了屋,冬天有暖气,低头流水潺潺,抬头月朗星稀,眼前茂林修竹,实现了“农家小院,闲情野趣”的未来旅游场景,打造出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宿体验。

  在济源还有一座50年前的老兵工厂,废弃之后,破落不堪,如今却成为一个十分别致且知名的兵工主题酒店。

  在老兵工民宿酒店里,迎门墙上看到的是齿轮,院子里竖的是“炮弹”,酒店的吧台都是弹药箱堆砌成的。酒店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尊重原始建筑,保留原有墙体,显示建筑年龄,展现老兵工文化,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建筑的外观风貌,做到了新旧有别,突出兵工元素,融合现代艺术和历史记忆为一体。

  在济源,你不但能看到这些“稀罕”,你还能触摸,感受其“冷热”。和都市里面“仰脸看”的宾馆酒店不同,伴随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田园山水式的低密度民宿近些年呈现暴发式需求,这种旺盛的市场需求,让得天独厚的济源有了澎湃发展的契机。

  济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民宿,依据自身特色,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品,拉长旅游产业链,让消费者既能亲身体验乡村生活,又能欣赏田园自然风光,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民宿旅游带动多业联动、多业融合的乡村旅游新业态,真正实现“小民宿,大产业;小民宿,大市场;小民宿,大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因地制宜展开迷人画卷

  济源乡村旅游发展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传统景区依托型。依托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黄河三峡、小沟背5家4A级景区,发展餐饮、住宿、购物等要素保障类产业,形成了王屋镇愚公村、迎门村,五龙镇山口村,坡头镇蓼坞村、泰山村、留庄村,下冶镇逢北村,邵原镇小沟背村等一批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专业村。

  脱贫攻坚带动型。邵原双房、大峪王庄、大峪偏看、坡头栗树沟等村,积极争取国家扶贫项目资金和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努力引进投资客商,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带动脱贫的典范。

  特色产业支撑型。王屋镇柏木洼村依托白菜制种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菜花观赏和户外写生摄影基地。下冶镇大岭村、韩彦村依托原有的艾草、红果等种植业,克井镇枣庙村以冬凌草种植为支撑,寺郎腰利用大葱规模种植的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艾草、红果、冬凌草、大葱深加工产业,成为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园区。

  美丽乡村转化型。承留镇花石村作为“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国家试点村,引入休闲采摘园、滑雪场、南山梅园、水上乐园等项目,走出一条乡村旅游发展之路。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万元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克井镇白涧村、石河村也都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并初见成效。

  红色资源传承型。坡头镇留庄村和泰山村、邵原北寨村、梨林镇关阳村等凭借丰富的红色资源,紧抓党政教育培训和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机遇,编撰红色文化宣传资料、整修革命纪念馆、举办纪念活动等,成为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的明星村。

  传统村落利用型。思礼镇水洪池村利用海拔高避暑条件佳、原生态石砌房屋保存完好、新愚公“十年修一路”故事的发生地等优势,引入投资商,进行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整体开发,成为乡村旅游中传统村落利用的创新典型。

  目前,济源共有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90家,乡村旅游注册品牌85个;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数2.8万人,农村涉旅就业人口占56%。

  破壁出圈登上广阔舞台

  济源乡村旅游美景,藏在深闺待人识,而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济源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乡村旅游推介会将济源乡村的美景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郑州、洛阳、焦作、运城、晋城、三门峡,把这些城市在地图上连在一起后发现,他们的圆心是济源。

  4月23日,济源乡村旅游推介会首场在洛阳“秀”。5月10日,济源乡村旅游推介会在郑州“吸睛”……

  随后,焦作、三门峡、晋城、运城等目的地城市,“愚农飘乡·乡约济源”乡村旅游推介会“实力圈粉”,400余家旅行社,100余家媒体,新媒体转发几十万人次,济源乡村旅游的知晓度和品牌知名度逐步打响。

  “洛阳、郑州、焦作、运城、晋城、三门峡的乡村旅游推介会,每一场都很成功,推介后的客流量就很能说明问题。”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委员、副市长侯波说,济源盼望的是来过济源的人“再回头”。

  “此次周边6市乡村旅游推介会的举办,将拓宽济源乡村旅游品牌的推广渠道,优化济源乡村旅游发展体系,推动济源乡村旅游产业朝着优质化、市场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济源将狠抓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项目招商、基础建设、配套服务等工作,努力走出一条以旅助农、以旅兴农、以旅富农的发展之路。

  以旅游节庆赋能乡村旅游也是济源的特色。王屋山踏春登山节、黄河小浪底观瀑节、五龙口西游狂欢节、黄河三峡野玫瑰节等别出心裁的节庆活动使济源旅游品牌深入人心。

  农旅融合更具特色。将蔬菜制种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在柏木洼蔬菜制种专业村举办多届“王屋山国际菜花节”。在西部山区以烟草、油葵特色种植业为载体发展乡村旅游,举办烟草暨油葵乡村文化旅游节,让广大群众走进田间地头,看烟花、赏油葵,体验田园风光。同时,发展富硒水稻、大葱、红果(山楂)、艾草、梨、桃等特色产业,依托产业举办水稻节、大葱节、红果节、艾草节、桃花节、梨花节等各类旅游文化节,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小节庆”正在绘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大篇章。

  针对济源乡村旅游,侯波的乡村旅游推介词写道:

  春天,你来到济源,可到王屋山区柏木洼,漫山遍野的蔬菜制种基地鲜花绽放,在绿色为底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幅巨大黄色的绒地毯;可去马村梨园含烟带雨,似雪如玉,济源大地处处花木繁盛,花红柳绿,花海飘香。

  夏天,在中国传统村落水洪池,你可以避暑纳凉,或在南山水世界戏水撒欢,每年6月至7月来到黄河岸边,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垂天的巨瀑从天而降,气势恢宏,蔚为壮观。观完瀑布,来到大美大峪,品尝一下黄河鲤鱼宴,会让你感到鲜嫩爽口,回味无穷。

  秋天,娲皇谷红叶盛开,从山脚到山顶,从河畔到山凹,层林尽染,似虹如霓,像一幅美丽的油画,点燃了绿色,映红了天际,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冬天,来到王庄村你可以看到最美的冰山奇观,美丽的冰瀑从山顶倾泻而下,形状各异的冰凌,层层叠叠的冰块,冰挂和阳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美丽济源,季季有景。春光融融、悠悠夏日、秋意绵绵、冬情脉脉,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乡村旅游一头挑起市场和游客,一头挑起产业和村民,特色小镇层出不穷,旅游产品丰富多彩,土特产品插上旅游“翅膀”拥抱市场,一产“接二连三”田园变金山银山。

  从“农家乐”到“乡村游”,从“乡村度假”到“乡村生活”,济源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传统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子。

  城乡一体皆入画,产城融合满眼春。济源乡村旅游蓝图绘就:到2025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旅游收入2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实现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市;培育1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100家特色旅游民宿、100家“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100个乡村休闲农业基地;培养1000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创意设计、专业技能、文化传承、市场营销等人才。乡村旅游带动就业人员突破8万,乡村旅游成为主导产业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乡村如画满目景乡村振兴正当时。乡村旅游,济源未来可期!(记者 黄红立 通讯员 张伟 张化平)

责任编辑:陈博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