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聚焦河南乡村振兴,为河南乡村振兴助力!
攥紧拳头抓牢一粒种子
发布时间: 2021-09-26 00:00:00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admin 【字体: 打印

  9月23日,秋分,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

  这也是一粒“种子”,是重构我省实验室体系的种子。这粒种子种下,意味着原有的种子实验室有了“龙头老大”,在其带动下将实现整合、重塑、改造、提升,不断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发展能力,推进我省在打造国家创新高地、搭建一流创新平台上再进一步,为推进“两个确保”贡献科技的力量。

  种子虽小,却关系着每个人的饭碗,更关系着国家的安全。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南阳考察时指出,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河南是粮食大省,也是种业大省。在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芝麻等农作物品种选育方面全国领先,其中,我省育成的“豫麦13”“郑麦9023”“矮抗58”“郑麦366”“郑麦7698”“周麦22”“百农207”“郑麦379”等多个小麦品种年应用面积均在1000万亩以上,大面积应用的品种数目居全国首位;郑单958玉米品种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曾连续8年在全国种植面积超过6000万亩;“豫花1号”“豫花7号”“豫花15号”“远杂9102”“豫花37号”等品种先后成为不同时期我省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累计推广1.3亿亩以上……有多大能力就要有多大担当,勇攀高峰才能“五湖四海皆一望”,进入更高的发展境界。“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保证粮食安全”,舍我其谁?

  河南在行动,今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创制突破性新种质30份以上,培育新品种(配套系)300个以上;到2035年,创制突破性新种质100份以上,培育新品种(配套系)1000个以上,主要新品种(配套系)得到有效推广。《规划》特别强调农业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培育攻关,重点在绿色、抗逆、高产、优质、专用和宜机械化作业的突破性新种质、新品种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利用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手段,规模化创制遗传稳定、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新品种。

  然而,也必须看到,一些“卡脖子”问题还横在前进的道路上。从目前种业发展看,我省种业企业“散、弱、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近700家种业企业大约80%没有研发队伍,缺乏创新能力,急需要研发力量来为其“补钙”。从种子培育客观实际来看,随着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一个品种的培育需要大量工作,往往不是一个实验室所能完成的。比如,为解决大豆种子国产化的问题,我国已经完成了大豆基因组测序工作,但每个基因对大豆生长有什么影响,或者说大豆的一个性状受到哪些基因影响,还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逐一确定,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繁重到什么地步呢?不是一个省就能完成的,这项工作我省也只是承担了部分任务。

  立足优势,直面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攥紧拳头抓牢一粒种子,把分散的力量集结起来,形成合力,集万钧于一点,既发挥优势,又打通难关,理顺育繁推三个环节,推进河南种业再上一层楼。神农种业实验室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挑着重担昂然走来。

  我们期待着,神农种业实验室像神农率先尝百草一样,敢为人先,在种质资源原始创新能力上实现突破,争创国家种业实验室,服务国家战略。我们期待着,神农种业实验室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只争朝夕的拼劲,集聚、激发全省的科研活力,在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上扎实推进,在种业“卡脖子”问题上尽快突破。

  我们期待着,神农种业实验室进一步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出集育繁推于一体的“种业航母”,让中国的田野里种上更多河南种子,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更多河南粮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记者 吕志雄)

责任编辑:王志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