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黄泛区农场十四分场,三台轮式玉米籽粒收获机正在趁晴抢收玉米。
离农田不远的晒场里,新收获的玉米籽粒被均匀摊开,在阳光照射下,片片金黄,赏心悦目。
十四分场1430亩地全部种的玉米,晒场面积仅13亩左右,怎样保证收获的粮食尽快颗粒归仓?
“我们种的一半是早熟品种,一半是晚熟品种,收获期能错开一周左右。”黄泛区农场十四分场副总经理尹耀威说,分场全部采用玉米籽粒机收,早熟的500多亩早已收完晾晒卖掉了,剩下的两天内就能收完。
机械化彻底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尹耀威至今还记得小时候钻在玉米地里掰棒子的场景,又热又痒,浑身难受。机械化收玉米籽粒,一次性完成掰棒和脱粒的过程,缩短了农时。
晒场内,翻场机每隔一小时就翻场一次。“湿玉米籽在这儿晾晒三四天就能达标,我们会根据成熟度、天气和晒场面积合理安排收获,确保收获的粮食安全入仓。”尹耀威说。
金秋十月,五谷飘香,目之所及,黄色是主打色调。在黄泛区农场,绿色同样孕育着收获的希望。
黄泛区农场三分场一块田里,改种的绿豆正处在结荚期。
三分场技术员李坤对“7·20”特大暴雨灾害的场景印象深刻,当时地里的积水齐腰深,一些玉米绝收。
“我们是8月20日改种绿豆的,改种的品种是郑绿8号,生长期70天左右,10月底前就可以收获。”李坤随手剥开一个豆荚,里面结着10颗绿豆籽。“一亩地产100公斤没问题,按每公斤市价10元,一亩地能收1000元左右,可以部分弥补玉米绝收的损失。”
为争取最大限度弥补绝收地块的受灾损失,黄泛区农场采购青贮玉米、绿豆等生育期较短的农作物种子5万多公斤,统一机械作业,改种、补种青贮玉米、水果玉米、绿豆2万亩。目前改种作物植株青翠,长势良好。
“10月底收获影响种麦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李坤表示,可以选择晚播品种,加大播量,增施肥料,确保氮、磷、钾平衡施肥,晚播小麦也会有个好收成。(记者 刘晓波)
责任编辑:王志远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