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今年高粱每亩产量在680斤到750斤,每斤售价比去年增长10%—15%。”邓州市小杨营镇安众村,邓州市荣冠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刘飞站在地头,开心地向前来学习的人们介绍红高粱种植情况。
邓州市耕地面积253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30亿斤左右,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连年获得国家超级产粮大县荣誉称号,今年又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市)三个国家级、省级试点。该市紧绷粮食安全弦,扛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守牢两个“红线”,藏粮于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该市最大的优势。邓州市拥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引丹灌区132万亩,占当地耕地面积的52%。利用这一优势,该市在持续开展“空心村”“大棚房”整治,守牢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推进全域渠灌、全域三产融合、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守牢粮食生产能力“红线”。“十三五”期间,该市耕地由244万亩增加到253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149万亩增加到169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60万亩。
强化科技支撑,藏粮于技。该市规范建设17个区域农技站,健全市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2020年,该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冀洪策介绍,该市加强种业创新引领,自主选育了一批优秀农作物新品种。目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农作物品种1个,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品种5个,通过省级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11个,是河南省审定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最多的县级市。该市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创建的国家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是国际领先的“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基地。
该市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性服务组织,支持培育好“耕地托管”“产加销一体”等业态,拉长产业链条,把深加工产业链留在乡村,建设18公里的“迎宾线”、30公里的“邓十线”两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带。2020年,该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践行‘国之大者’,让‘中国碗’装上更多优质‘邓州粮’。”邓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说。(记者 孟向东 通讯员 王中献)
责任编辑:王志远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