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沪合作,农业发力。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与东海之滨的上海,一个是得天独厚的“大粮仓”,一个是享誉全球的“大市场”。
去年10月,首届河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海)展览会在上海举办,“豫农优品”以全新姿态进入上海市场。一年时间过去,豫沪农业合作越发密切。日前,解放日报、上海广播电视台、新民晚报、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进洛阳、焦作和驻马店等地,认识了不一样的河南。
从产到销 两地合作优势互补
在汝阳县,总部位于上海的侬庄(洛阳)现代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包包装好的鲜香菇正在被工人们打包装车。12小时后,这些鲜香菇将被送到上海江桥批发市场——上海市最大的蔬菜批发中心,流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工厂每天会向上海运送鲜香菇30吨,一年的销量超万吨,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该企业负责人戴金龙表示,“毫不夸张地说,目前上海市场上的香菇制品,有很大一部分都产自汝阳。”
上海企业为何会选择在千里外的汝阳建厂种菇?
“汝阳地理环境好,香菇栽培历史久,在这里种出的香菇品相好、菇肉厚实,特别受上海消费市场的欢迎。”戴金龙介绍,为提高市场销售额,上海总部会为后方提供前沿种植技术,同时拓宽销售渠道,制售干菇产品,延长产业链,实现产销两旺。
对不少河南农产品企业来说,上海广阔的消费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要真正走进上海市场并不容易。
焦作汇力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牛轧糖食品俏销上海各大商超。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企业,如何让一块小小的牛轧糖在竞争激烈的上海市场脱颖而出?
“我们聘请上海的团队对牛轧糖进行包装设计、品牌定位,主打年轻消费市场,很快就打开了销路。”该公司总经理职红海说。
好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河南的农产品企业更需要“包装”与“推介”。“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与上海农批、农超、连锁餐饮和新型电商等联合开展系列产销对接活动,推动更多的‘豫农优品’进入上海市场。”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产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何春来表示。
一路采访 对河南农业有了新认识
近年来,豫沪两地农业交流合作频繁。去年展览会举办以来,河南省与上海的企业、投融资机构已签订项目合作协议129个,签约金额达229.5亿元。
一边走、一边看,一路听、一路记,在豫沪农业合作大背景下,“大粮仓”与“大市场”有了深度融合,上海媒体记者对河南农业有了更多的认识。
“之前对河南的印象是文化大省、农产品大省,这次来参观后,发现河南很多企业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解放日报记者朱凌君说,“上海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也有很多经验,希望未来豫沪在农业合作领域能有更多进展和成就。”
“河南许多农产品企业的深加工产业链已经成熟完备,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包装设计,都十分具有市场竞争力,非常符合上海市民的消费需求。”新民晚报记者姜燕说,希望通过报道,让更多上海人了解、购买河南的优质农产品。(记者 张笑闻 刘晓波)
责任编辑:王志远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