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飘香。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和标准化温室内,白灵菇、灵芝长势喜人,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赏;桂村乡五福农场种植的无公害阳光玫瑰、黑糯玉米、玫珑蜜瓜销售火爆;许昌优加粮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对产品进行包装。这些位于许昌市建安区各乡镇的“星级农场”和社区工厂逐步成为该区乡村振兴中的一张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建安区坚持产业优先,因地制宜,在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现代农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星级农场”,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晋星晋级的农场给予资金奖励,一大批“电商+”“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带动农村走向致富路,“星级农场”已成为该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电商+”芦笋节节收入高
椹涧乡黄庙村耘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在电脑前熟练操作,与客户简单沟通,几句话就谈好了一笔销售20斤芦笋的订单。
耘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以“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流转土地种植芦笋100亩,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建设芦笋订单合作基地1000亩,采用“电商+”销售模式,芦笋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国内20多个省市。
该公司负责人燕永建介绍,公司在天猫、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注册了旗舰店,网上销售芦笋每斤卖10元~15元,每天接收订单1000~3000单不等。芦笋种植亩产3000斤,除去施肥、人工等费用,100亩芦笋年收益达120万元,带动6个村芦笋订单合作基地年收益达1000多万元。2020年,该公司在互联网平台上芦笋生鲜类目全国总销售额排前3名。
“合作社+”机声隆隆致富忙
金秋时节,大地飘香。位于陈曹乡万庄村的子荣农机专业合作社院内,整整齐齐摆放着收割机、拖拉机、打药机等几十台农业机械。这是万庄村种粮大户、子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万子荣致富的“法宝”。
2010年,万子荣流转200多亩土地,投资50万元,注册成立子荣农机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社员+订单”发展模式,社员以农业机械入股,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派发作业订单,统一组织机械进行农业作业和服务,社员根据机械类型和作业面积,单机结算进行分红,比分散经营年均增收近30%。
如今,万子荣带动周边村庄农机手和农民200多户加入合作社,拥有大型收割机、大型粮食烘干机、半自动化浇水设备、植保无人机等各类农业机械126台套。依靠这些农业机械,该合作社实现了耕、种、植保、收割、烘干、仓储、销售“一条龙服务”。社员依托农业机械进行分红,多的每年可分红120多万元,少的每年至少分红10万元。
“龙头企业+”小蘑菇带动大产业
在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办公楼前挂的一块写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牌匾格外醒目。
从照着书本琢磨种菇、用人力车到外地拉棉籽壳,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如今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世纪香公司逐渐发展成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精深加工和出口基地、“三产融合”发展的食用菌产业园。
一个小蘑菇带动一个大产业。该公司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采用“企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围绕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技术服务,通过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等,直接和间接带动许昌及周边农户从事优质食用菌生产。目前,该公司已辐射和吸纳近6万人从事绿色食用菌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工作,累计创造社会效益100多亿元。
在建安区广大乡村,像这样不断扩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带富能力的“星级农场”还有不少——
远辉农业坚持种养结合的立体化农业循环经营模式,原生态养殖生猪,流转土地种植农作物,注册“刘大远”品牌,通过“互联网+”模式出售农产品,客户争相订购,产品供不应求;五福农业探索“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种植适合采摘、口感好的产品,形成以文旅采摘为主、农超对接为辅的新型销售模式;德欣农业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作用,从事水果相关产业链发展,带动建安区水果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德欣农业果品进入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
如今,建安区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现代农场的产业振兴之路,作为“建安案例”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案例汇编》,为省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方案。
截至目前,建安区已将982家经营主体纳入现代农场管理范畴,按照标准划定星级,完成20家“星级农场”认定,并按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标准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100万元奖补资金。
“发展现代农场,实施星级管理,是实践证明行得通且适合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我们要持续走好这条路径,对‘星级农场’进行财政奖补,并在政策和要素保障上对晋星的现代农场予以倾斜,推动现代农场加快发展壮大,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标杆和样板。”建安区委书记马浩说。(记者 宋广军 通讯员 李水安 董凡)
责任编辑:陈博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