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沃野流金。
唐河县92.8万亩花生在秋雨连绵中接近收获尾声,由于全程机械化的助力,收获用时缩短了三至五天。
“这些先进农机装备就是‘神助力’!”在唐河县经济开发区国家级绿色工厂——亚澳农机有限公司,一名研发工程师指着一台产品自豪地介绍,“这是我们新研发生产的E230型花生精量播种机,能够一次性完成起垄、施肥、播种等多道工序,实现了多垄多行宽幅联合播种作业,1台机器相当于60人的工作量。”
从农业大县到工业立县,再到工业强县,“唐河智造”显露峥嵘、频频发力,成为县域现代产业体系的“唐河品牌”。
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2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工业投资达到40.6亿元,实现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6.7亿元、税收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19.9%和26.7%;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45.4%、39.2%。
“工业化就是现代化,工业实力就是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工业化就是持久的城镇化,工业品牌就是唐河形象!”秉持这样的决策理念,唐河的工业转型之路就此开启——
县委书记的“推心之问”
没有老调重弹,没有官话套话,没有冗长说教,有的只是对工业转型的忧思警醒、理性分析和出路谋划。
在9月底召开的全县工业振兴大会上,唐河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们对县委书记贺迎所作的专题报告时隔多日仍言犹在耳。在谋求工业振兴的关键节点,这是唐河县委为他们补上的“关键一课”。
“我们的工业理念为什么不强?我们的产业结构为什么不优?我们的产业层次为什么不高?我们的营商环境为什么不优?”县委书记的一连四问直抵人心、直击痛点、直面短板,让听者动容。
唐河发展的最大短板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那么,底气何在?贺迎说,那就是“四看”——
一看区位。唐河连南贯北、四通八达,特别是宁西高铁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方枣高速、唐河复航等重大交通项目稳步推进,唐河公、铁、空、水多式联运格局日趋完善,谋划好造船业、大型农副产品加工、电厂等项目,空间广阔。
二看资源。唐河有145万人、40多万在外老乡,有碱矿、铜镍矿等140多亿吨的矿产资源,有天然气、风电、太阳能光伏等充足的新能源,有近1万亩的空心村指标、12万亩补充耕地指标,工业振兴资源基础雄厚。
三看平台。建设了经济开发区、特色商业区、商务中心区、临港经济区等产业发展载体,拥有宏翔投资集团、兴唐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兴隆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
四看政策。国家政策方面,中央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城乡协同发展方向明确。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汉江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交汇叠加,唐河一大批项目纳入省、市“十四五”规划和重点项目库。再加之政策利好,土地充足,政府诚信,服务优质,项目落地土壤温润。
如何把县域优势转化为工业强势?唐河有了新的转型方略,那就是:以打造产业链群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行商会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引龙头、壮规模、延链条、提效益、育品牌。到202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155亿元左右,年均增速16%以上;规模以上企业200家,十亿元级企业5家,亿元级企业50家左右,打造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强筋壮骨的“三年之谋”
10月13日,唐河经济开发区总投资10亿元的海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紧张有序。
正在企业上门服务的开发区负责人范泽平眉头舒展、心情愉悦:“这是县里的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分期建设的高倍率、高容量动力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生产线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营业收入可达3亿元以上,税收约2400万元,可提供400个就业岗位。这说明,我们的工业强县战略基础正在夯实。”
工业有梦,振兴有路。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浴火重生之后,唐河工业迎来了新的起点、拐点和爆发点,唐河县的决策层深刻认识到:要想挺直脊梁,必要强筋壮骨;要想工业振兴,必要全力一战。从而走出一条步履坚实的强工之路。
竭诚筹谋,谋定而动。经历一番审慎而又深入的研究谋划后,唐河县委、县政府于9月底出台了《唐河县工业振兴三年攻坚计划(2021-2023)实施意见》《唐河县工业百企升级行动方案》《唐河县关于建立“链长制”推进产业链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召开高规格的全县工业振兴动员大会,把目标任务锁定到每一项产业,把方法路径传递到每一个部门,把工作压力传导给每一位领导干部。
以“三年之谋”博取“工业之变”,唐河加快培育以农牧专用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以粮油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资源开发产业四个百亿级产业链群,实施链群发展、招大引强、项目建设、培优育强、科技创新、品牌强县“六大攻坚战”,加快实现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的跨越性历史转变。
县长乔国涛介绍,通过三年攻坚,唐河要“踮起脚尖摘果子”,使全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达1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到“十四五”末,打造百亿级产业链群4个,十亿元企业达到5家,亿元企业达到100家。
链条同构的“集群之变”
今年第二季度,建成后的南阳格瑞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二期项目顺利投产。
格瑞智能总投资5亿元,年产值4.5亿元,累计实现税收5000余万元,年利税3500万元以上,现有员工550余人,拥有国家专利70余项、软件著作权40项。
企业负责人肖鹏飞感触颇深,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项目入驻到生产扩张,他亲眼见证了企业的成长裂变和唐河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链群的崛起,对唐河经济开发区的投资信心更加坚定。
坚持“项目为王”,唐河抓招商育链群的决心坚定不移。围绕以农牧专用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新型电子元器件、以粮油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3个主导产业,同步构建三大链群。其中,装备制造产业链群关联企业53家,年产值35亿元,链主企业南商农科拥有专利54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链群关联企业17家,年产值27亿元,链主企业格瑞光电拥有国家专利70余项;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群依托链主企业三乐园食品,关联企业25家,年产值13.3亿元。
如今,三大链群总产值分别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26.7%、18.6%和12.4%。同时,唐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51家,今年已实现增加值8.7亿元。
统计显示,链群招商同步发力:今年以来,唐河新签约项目61个,合同引资额154.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9个、合同引资额142.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开工项目35个,到位资金66.4亿元。新签约、新开工项目数量和引资额均已超过2020年全年,招商引资工作连续四年居南阳市第一。
作为中心城区五个功能区之一的唐河经济开发区,在产业链群的支撑下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建成区面积达到19.6平方公里,从业人员近4万人,目前共入驻企业209家,其中工业企业98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23个,成为省一星级经济开发区。
诚挚迎商的“千金之诺”
每月16日的“企业服务日”,唐河县四大班子和县直部门的领导干部都要走进分包企业上门服务,这已经成为雷打不动的助企常态。
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唐河创新“随时收集、适时建账、定时交办、限时办结、超时默认”“五时闭环”工作机制,9月份共收集交办问题217条,解决205条,办结率95%。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把企业需求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唐河坚持企业至上,用竭诚服务践行“千金一诺”。
破解用地“紧”。开发区储备国有工业用地1400亩,处置僵尸企业5家,盘活低效闲置土地480亩,让企业用地无忧。在南阳市率先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供应土地12宗920亩,降低企业用地成本6800余万元。积极推行工业标准地出让,对开发区实施区域评估,开发区内2.4万亩土地将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评估。
破解融资“窘”。唐河与省财政厅下属企业中原联创合作,近期将成立3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基金,为开发区重点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为650家企业融资近20亿元。
破解硬件“软”。今年,唐河打通断头路11条,投资10亿元的县职教中心、1750套棚改房和栀香路等3条雨污分流线路已开工建设,思源小学、兴唐九年一贯制学校、县卫校附属医院加快推进,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第四污水处理厂10月底将试运行,开发区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
破解推动“慢”。构建和形成高效闭环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坚持专班推进。成立工业、农业、城建交通和社会事业“四大专班”,每周一晚上召开专班汇报会,集中解决项目推动问题。今年谋划实施工业专班项目69个,目前完成投资71.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2.7%。强化企业服务。强化闭环管理,当好企业的“金牌店小二”。在开发区成立企业服务中心,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提供全程无偿代办、帮办服务;通过工改系统新增项目38个,涉及审批事项87件;在县政务和大数据服务中心成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报县委、县政府解决,目前已收集解决问题13个。严格督导问责。紧盯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和建设时序进度,每周开展专项督查,今年以来,共问责处理24人,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
驰而不息,行稳致远。唐河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兴工强县之梦变成现实!(记者 曹国宏 通讯员 丰兴汉 李春峰)
责任编辑:陈博相关稿件